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生科企上市 港勝科創板 審批確定性高 切合頻繁再融資

By on June 3, 2019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香港制度明確、透明,不少被投企業均將香港視為首選上市地。(中通社資料圖片)

香港制度明確、透明,不少被投企業均將香港視為首選上市地。(中通社資料圖片)

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容許仍在研發階段、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制實行一年多,對手不止傳統勁旅納斯特(NASDAQ),亦有上海即將成立的科創板。業界相信科創板成立必定為港交所新制帶來影響,而港交所勝在審批確定性高,規則透明,能切合生科企業頻繁的再融資需求。

此外,已在港上市的生科企中仍以製藥為主,業界指器械、醫療服務等企業多數已有收入和盈利,可以選擇的上市地較多,即使同是製藥公司,罕見病藥亦會在美國市場較受青睞,故香港生科企想擴闊光譜,仍有待努力。

板塊集中製藥遠遜美國

未有收入的生科公司,只要市值達15億元以上,在研項目已獲准進入臨床二期測試,加上流動資金等要求,在去年4月底起可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打破以往只能遠赴美國納斯特的局面。連同上周五上市的邁博藥業(02181),新制共吸引8家未有收入的生科股上市,集資逾221億元。

上周港交所舉行第二屆生物科技峰會,與會者大部分均認同港交所新制清晰、審批透明,為內地生科企業提供另一個上市地選擇。夏爾巴投資創始人及管理合夥人蔡大慶指出,香港制度明確、透明,不少被投企業均將香港視為首選上市地。

未有收入的生科公司,只要市值達15億元以上,在研項目已獲准進入臨床二期測試,加上流動資金等要求,在去年4月底起可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何澤攝)

未有收入的生科公司,只要市值達15億元以上,在研項目已獲准進入臨床二期測試,加上流動資金等要求,在去年4月底起可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何澤攝)

隨着今年上海亦設科創板,同樣接納無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會否大大打擊初生的港交所新制?華泰金控投資銀行部企業融資總經理徐湛表示,生物科技公司往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市場進行大量股權類融資,科創板和港交所均可為生科發展作很大貢獻,而且許多公司可能最終希望在多個市場上市。

撇除科創板競爭,港交所本身想發展出成熟的生物科技板塊,尚面對不同難題。現時上市的生科股中,行業集中於製藥,甚至絕大部分是抗癌藥,遠遠不及美國的生科板塊多元化,至今亦未見國際生科企業上市。研究線粒體功能失調的美國Stealth Biotherapeutics曾遞交上市申請,有傳因香港生科板塊表現疲弱,故轉回美國上市。該企的上市申請已告失效。

蔡大慶表示,旗下若有研發罕見病藥物或療法,或者從事基因治療的公司,會建議它們到美國上市,好處在於美國市場對罕見病較為熟悉,美國商業保險制度亦較完善,病人較能負擔高價罕見病藥物,中國病人想受惠罕見病藥納入醫保「路仍很長,要民眾、政府和藥企共同努力。」

內地法規未健全手續多

華興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兼香港醫療投行團隊主管黎沛沖亦指出,其實有研究基因治療等嶄新領域的公司着手籌備上市,但卻因為內地相關領域的法規未健全,令項目「卡住」,公司需另行籌組海外架構才能轉來香港上市,手續繁複;投行亦因法律問題未解決而未能推進項目。

除上市平台外,美國FDA前資深臨床審批官姚毅則認為,香港欠缺本身獨立的藥審機制,他冀香港能建立相當於FDA的系統,加快審批新藥研發和註冊,才能在港聚集科研人才。

美國FDA前資深臨床審批官姚毅冀香港能加快審批新藥研發和註冊。(黃翹恩攝)

美國FDA前資深臨床審批官姚毅冀香港能加快審批新藥研發和註冊。(黃翹恩攝)

採訪、撰文:黃翹恩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