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作坊做初創搖籃 重科技時尚 謀再工業化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擁有65年歷史的南豐紗廠去年活化後重開,旋即成為文青打卡聖地,多間初創亦在紗廠內的「南豐作坊」默默耕耘。南豐作坊聯席總監陳浩揚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旗下培育的初創至今有12間,當中有5間已經畢業。每間初創大約培育12個月,有需要時可申請延長培育期,「我們任何時候都開放申請,為每間初創提供度身訂制的培育方案。」
首批培育 5間已畢業
南豐作坊的初創培育計劃,針對科技時尚(TechStyle)範疇。陳浩揚指出,這是因為南豐以紡織起家,「很多人談論創新,都會從『未來』入手,我們卻想從『過去』出發。香港紡織業有很多優勢,將之加入新科技,就能做到新與舊對話;既不忘記過去,又不停留於往昔,一直向前行,帶動新經濟以至再工業化。」
香港紡織業看似式微,但箇中底蘊仍在, 他認為,「新加坡一些大學的時裝學院,每年仍會帶學生來深水埗採購布料。一來香港有大量布料商戶,二來香港在地理上接近東莞等生產地。」他又謂,很多世界知名的成衣公司,總部仍設於香港。在供應鏈上引入新科技,將有利香港在紡織業再工業化。
陳浩揚續說:「製衣廠由香港遷移至內地, 再遷移至東南亞,往往是因人工成本上漲。」他認為,如果率先發掘到一些科技方案,讓紡織、製衣業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鼓勵到研發或應用這技術的公司留港發展,將有利「香港」這品牌走在世界前沿,「正如過往沒太多人認為美國洛杉磯是創科城市,但自從誕生了Snapchat,洛杉磯成為創科人新選擇。若香港出產幾間有實力的科技時尚初創,亦會有類似的正面反應。」

陳浩揚期望,經由南豐作坊培育的初創,可以衝出香港。(黃潤根攝)
香港近年有很多活化項目,不同項目各有理念,陳浩揚直言:「我們要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清楚自己能夠在哪方面幫到香港。」南豐作坊取錄合適的初創加入培育計劃時,主要考慮以下條件:一、初創想解決的市場痛點;二、技術和服務有多獨特;三、團隊經驗和願景。
近年創業生態漸趨成熟,吸引愈來愈多人一嘗創業滋味。陳浩揚表示:「你是為創業而創業,抑或是對某件事有熱誠,甚至有一份執着,才去創業?有人是厭倦了目前的工作,才說『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無分對錯,但我們心儀的,是真心對一個行業有熱誠和執着,以至想改變某些狀況的人。」
陳浩揚留意到,在科技時尚範疇,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和按需求生產(On-Demand Production)是近年的關鍵詞。此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亦備受關注,有培育初創就從新研發的3D掃描和編織技術入手,提升牛仔褲耐用度。
加入計劃後,作坊會指導初創如何發展業務,並協助物色投資者以完成融資、發起網上眾籌等;初創亦可使用共享工作空間、原型實驗室「Fabrica Lab」、實驗式體驗店「Techstyle X」等硬件配套。
穿針引線助融資吸客
「如果初創的目標客群是廠家,那我們就幫手穿針引線;如果初創想零售產品,我們就提供開設期間限定店的空間,並舉行焦點小組(Focus Group),蒐集消費者的反饋。」其中一間已從培育計劃畢業的初創、主打客製化手錶的EONIQ,目前就在零售區域「南豐店堂」開店,未來或可能把版圖拓展至南豐其他商場,「此舉為商場帶來新內容和客源,是(南豐作坊為集團帶來的)一個side benefit。」

實驗式體驗店「Techstyle X」讓初企有空間展示科技,與客人直接交流。(南豐作坊Twitter圖片)
初創培育計劃俯拾皆是,但初創加入培育計劃,不代表可從此一帆風順,而且初創創辦人大多是營商初哥,雖然在熱誠、科技研發取滿分,但隨時被上述兩大創業元素羈絆,「初創有時太執着於科技的技術本身,卻沒考慮當中的應用場景。例如,想用一件穿戴裝置量度所有身體數據,但沒考慮過每項新增功能,它們是否有實質用途。」
海外展銷拓闊視野
商業觸覺(Business Sense)可以培養,「不過有些香港初創的問題是,沒有跳出香港的視野。」陳浩揚認為,「停留在舒適圈」的心態,有時亦窒礙衝出香港的決心,「只聚焦本地市場,頂盡只能做到一間中小企。」培育計劃將在這方面落墨,例如協助初創在台灣、歐洲等地區參展,讓他們開眼界之餘,亦提升產品及技術曝光率。
陳浩揚強調,尋找新市場時不能盲目跟風,正如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熱烘烘話題,「大灣區是國家政策,香港當然有機會,但要思考應該在哪方面把握(機會)。」他認為對時尚產品而言,最能實際上受惠於大灣區的,是產品生產這部分;惟在產品銷售上,大灣區未必是最大市場。
談到對南豐作坊的願景,陳浩揚說:「我最希望,當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初創第一個WhatsApp的對象。」他笑言,初創創辦人跟他的WhatsApp對話,相信比跟自己父母的對話還多,「我們也許不是最有經驗和能力給他們答案的人,但我們知道誰可以。」

陳浩揚表示:「你是為創業而創業,抑或是對某件事有熱誠,甚至有一份執着,才去創業?」(黃潤根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明日大嶼是另一個沙田?(鄧淑明博士)
根據政府描繪的藍圖,這個呈Y字型的3個交椅洲人工島,會構建成一個集工作、居住及休閒娛樂於一身的區域,既可容納50萬人居住,同時會創造27萬個就業職位。這個以15分鐘生活圈為規劃概念的社區,如何可以實現?
- Posted February 7, 2023
- 0
-
38學生獲選HKPC實習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昨指出,今屆冬季實習計劃接獲近千份報名表,最終有38名學生獲選,當中七成來自本地大學,其餘三成來自海外院校。該局每年舉辦冬夏兩季實習計劃,安排本地及海外專上學院學生到HKPC實習,以及到訪不同科企。
- Posted February 7, 2023
- 0
-
數據中心市場排名 港升兩級全球第四
戴德梁行發布《全球數據中心市場概覽》年度報告,香港於數據中心市場全球綜合排名,由去年第六位跳升兩級至第四,落後於排第三的老對手新加坡,冠軍則由美國北弗吉尼亞州和波特蘭並列。
- Posted February 7, 2023
- 0
-
港科大(廣州)黑客松奪冠 結合元宇宙工業4.0 提升僱員培訓
香港數碼資產學會最近舉行Hackathon 2023頒獎儀式,冠軍團隊Touch the Metaverse同時獲得創新獎,4名成員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其創新項目結合元宇宙及工業4.0應用,期望把傳統工人訓練數碼化,提升培訓的安全性及效率。
- Posted February 7, 2023
- 0
-
監管本地加密資產和穩定幣 (方保僑)
上星期,金管局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的諮詢總結,回應者支持以風險為本和靈活的方式監管穩定幣,亦普遍支持在建構有關的監管制度時,應考慮市場的最新發展和參考金融穩定理事會等國際監管組織及標準制定機構的監管討論。
- Posted February 6, 2023
- 0
-
月審數十項目 舉辦活動牽線
南豐作坊亞洲總經理Cintia Nunes指出,該平台由2018年至今,曾投資約20間來自本地及海外、主打包括新生物料在內的紡織科技及農業食品科技初創,涉及種子輪至B輪投資不等,每個項目投資額介乎10萬至200萬美元不等。
- Posted February 6, 2023
- 0
-
南豐作坊攻環保新生物料 投資紡織初創 廚餘造衫製袋
南豐作坊亞洲總經理Cintia Nunes受訪時指出,該平台一向關注環保物料項目,近年逐漸有本地或海外初創研究以咖啡豆皮、水果廚餘、菠蘿葉、剩食等製作「新生物料」,可用於製造衣物及生活用品。
- Posted February 6,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