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數碼藝術融入生活 重拾人與人聯繫

By on May 4, 2019

原文刊於《信報》的「人言人語」專欄,此為節錄版本。

科技理應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可是實情剛好相反,大家慣拿着手機做「低頭族」,或沉迷於電腦,往往忽略周邊人和事;我是來自以色列的安德斯(Rob Anders),曾在數碼科技企業工作多年,有感真人接觸變得愈來愈奢侈,2014年與拍檔成立數碼光影藝術公司,冀把科技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和公共空間,感染每一個人。

祖籍以色列的我,早年在英國讀書,畢業後留在當地發展,投身IT業;我喜歡科技,但它是雙刃劍,有時對着冰冷的電腦,內心不禁想:既然現代人難以遠離屏幕,是否可利用這平台做點事,消除彼此間的隔膜?有次與舊同事Oren談起,大家理念相同,一拍即合,希望創造一些有意義又影響力大的東西,反映我們的價值觀。

正是這個構想,促使我倆決定創業;Oren於以色列頂級藝術學院Bezalel畢業後,留任藝術和設計系講師多年,資歷屬重量級;我本身則算是資訊科技界專才,在業務正式運作前,我們先後訪問了全球200多位藝術家,發現市場上缺乏高質素的新媒體藝術展示平台,雖然過去10多年,這類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惟創辦人多只具藝術或科技其中一瓣背景,甚少兩者兼備。

安德斯(中)把新媒體藝術糅合資訊科技,希望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展開對話。(何澤攝)

安德斯(中)把新媒體藝術糅合資訊科技,希望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對話。(何澤攝)

激發思考產生共鳴

2014年我們創辦了全球平台Niio,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新媒體藝術,從攝影、視頻到互動、VR、AR及程式藝術等,都可在屏幕上展示。事實上,在公共空間放置大型顯示屏,已成為現代城市獨特景觀,即使是美術或博物館等場所,屏幕和投影機的應用也愈趨普及。

這情況有利有弊,意味對藝術作品的觀賞,無可避免變得「不完整」,一個錄像或只吸引到一些流動的觀賞者短暫停留看一會,然後他們會繼續移動到別處;既然雙方只屬「偶然邂逅」,因此我們最重視的,並非觀眾那一瞬間的感覺,更多是作品為他們留下了什麼、激發了什麼。

創造移動視覺文化

身為父親,眼見子女終日望着手機和平板電腦,我當然支持他們善用科技,同時也想自己能參與其數碼體驗,光影藝術便是個好媒介;我曾在家鄉不同學校展示自創平台,發現孩子們相當投入,目不轉睛地觀賞數碼藝術作品,事後爭相發表和分享意見,這正是我們目的:大家聚集在屏幕前,不單為「看電視」,而是加強溝通、凝聚團結的一種新方式。

今時今日,人類生活在一個節奏急速、商業化而煩囂的世界,周圍多噪音,亟須有意義的數碼體驗,我們心願是創造一個新式的移動視覺文化(a new moving visual culture),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再次聯繫大家並展開對話。我們活在群居社會中,互聯網原意是為了把人類緊密地連在一起,可是某程度上反令大家更疏遠,長此下去,未來情況真的不敢想像,現在就來改變一下吧。

0504_P12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何澤

更多「人言人語」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