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工智能時代的「老師2.0」 (沈旭暉)

By on May 3, 2019

本文作者沈旭暉為《信報》主筆(國際),為《信報》撰寫專欄「平行時空」,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仍然無法被取代。(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仍然無法被取代。(政府新聞處圖片)

昨天談及,幼稚園教師可能是人工智能時代最難被取代的職業,那麼哪些職業屬高危?

進行相關研究的牛津大學學者根據昨天談及的9種新時代綜合技能,運用電腦模型,演算了702種職業在未來美國會被取代的機率。

根據他們推算,人事、客戶服務、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等的被取代率,一律高於89%,假如現在有學生希望以此為終生職業,實在應該三思。

但他們認為,像教師、醫生這類更需要依靠與人互動、具有特定角色的職業,就算在人工智能發展下,也難以被完全取代,因此中小學等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被取代的機率衹有約10%,而幼兒教育階段老師的被取代率更衹有0.7%。

教育行業自動化機率不高

強調人的元素,可謂絕大部分同類研究的宗旨。2019年1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也發布了《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機器如何影響人與地方》報告,同樣得出類似結論,認為食品加工和包裝、基建建造等傾向流水線式工序,且易於預測和重複性的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機率,高達80%以上;相反,教育行業自動化的機率,則衹有27%。

布魯金斯學會政策總監穆羅(Mark Muro)指出,教師要面對活生生和獨特的個人,不同於每日重複的流水線式工作,須具備人際溝通、情緒管理等技能,以應對與不同個體接觸過程中無法預計的狀況。具備這些技能,令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仍然無法被取代。

與每個獨特的學生具體接觸及互動的工作,才是教師這一職業真正能帶來增值的部分。(政府新聞處圖片)

與每個獨特的學生具體接觸及互動的工作,才是教師這一職業真正能帶來增值的部分。(政府新聞處圖片)

然而,這並不代表老師不再需要人工智能。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2017年6月發表了另一份報告,題為《人工智能:新的數碼邊境?》,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包括大數據及其運算、資料分析等,能幫助教師更方便、更快捷地評估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亦能讓他們掌握不同學生的特性,有助課堂管理,並減輕在教學、解答學生課業問題,以及學校行政和課室管理上的負擔。

假如這一切都能夠做到,教師能更專註於輔導、個別指導等直接與學生個人互動的事務上。

報告認為,這些與每個獨特的學生具體接觸及互動的工作,才是教師這一職業真正能帶來增值的部分。

當遇上有才華學生

可以想像的是,傳統由上而下、讀出課文、然後讓學生做功課、再批改作業的「教學」模式,將會很快過時;假如教師的技能止於此,就會立刻失業。但能真正引導學生機遇個人興趣,進行個體化學習的老師,今天卻是可遇不可求。

想起遇過不少有特殊才華的學生,讓他們呆坐課堂聆聽離地理論、宇宙哲學,完全是浪費光陰;假如他們的興趣是音樂,通過打鼓瞭解古典樂、流行音樂與搖滾樂的社會功能,人工智能作曲的程式與局限,音樂產業的營運模式與潛規則等,同樣是最實用的跨學科知識傳授方式。問題是,大家準備好了沒有?

傳統由上而下、讀出課文、然後讓學生做功課、再批改作業的「教學」模式,將會很快過時。(政府新聞處圖片)

傳統由上而下、讀出課文、然後讓學生做功課、再批改作業的「教學」模式,將會很快過時。(政府新聞處圖片)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其他沈旭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