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Lyft跟車太貼 (老占)

By on February 22, 2019

本文作者老占,為《信報》撰寫專欄「俺俺占占

一說起Lyft和Uber,大家就說Uber更國際。(路透資料圖片)

一說起Lyft和Uber,大家就說Uber更國際。(路透資料圖片)

Uber IPO在即,提起Uber,就難免要和Lyft比較。Lyft估值遠遜於Uber,約為150億美元左右,而根據高盛及大摩的建議,Uber的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但Lyft的一系列舉動,迅速發展、窮追不捨,反而把處在老大哥地位的Uber襯托得略顯笨重遲緩了。

首先,Lyft蠶食愈來愈多的美國本土市場份額。二○一八年底時Lyft的市場份額約為24%。Lyft自己於二○一八年中公布的資料則顯示,該公司在美國叫車市場份額達到35%,而這個數字在十五個月前只有22%。

從主觀的角度看,經常打車的老占也發現,在矽谷、賭城有一些曾經既開Uber、也開Lyft的司機,慢慢地由於種種原因只開Lyft了。

一說起Lyft和Uber,大家就說Uber更國際、Lyft只能在美國用,但Lyft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它的首個國際市場加拿大,而且還有計劃在這兩年逐步進軍歐洲和南美洲市場。二○一八年年底,Lyft推出了一項包月服務,使用者付299美元就可以在三十天內打車三十次,只要每次的車費少於15美元即可(超出15美元部分支付差價);在三十日內,從第三十一次服務開始,使用者每次打車可以打九五折。

這也使得Lyft的估值一路向上:二○一七年四月,Lyft估值75億美元;二○一八年初,隨着新一輪15億美元融資,Lyft估值變成115億美元;半年不到,二○一八年六月Lyft又再次獲得Fidelity Investment領投的新一輪六億美元融資,估值隨即達到151億美元。只短短年半,Lyft估值就Double。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前車(Uber)可鑑,FOMO(Fear of Missing Out)。

總結下來,Uber現在的處境就是:前有不少新業務及全球市場發展不順,又有一系列負面新聞纏身,後有Lyft跟車太貼,這種情況下IPO,需要tune一下車頭。

在矽谷、賭城有一些曾經既開Uber、也開Lyft的司機,慢慢地由於種種原因只開Lyft了。(路透資料圖片)

在矽谷、賭城有一些曾經既開Uber、也開Lyft的司機,慢慢地由於種種原因只開Lyft了。(路透資料圖片)

更多老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