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港銀行開放API競爭 gini程式拓海外賬戶整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梁敬熙(右)指出,gini至今累積兩萬名本港用戶,惟暫無盈利;左為gini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衞理文。(何澤攝)
近期最多人談論的金融科技(FinTech),莫過於本地銀行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予第三方連接,在不久將來,勢必湧現眾多第三方理財工具。上周獲得種子輪融資的港產金融科技初創gini,在本港銀行尚未開放API前已率先推出可整合不同賬戶資料的個人理財工具,雖說捷足先登,但日後競爭定必激烈。其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將會運用新籌集的資金,拓展服務至支援海外銀行。
近年,英國、歐盟、日本、澳洲等國家及地區已陸續推動銀行開放API,讓第三方連接該機構內部系統,互相交換資料和執行指令。香港金管局也要求銀行分4階段開放API;首階段已於今年1月實施,多家銀行均落實開放存款息率等資料。至於第二階段,即涉及信用卡等銀行產品申請服務,據報最快於3月推出。而讀取或更改銀行賬戶資訊,以及進行交易等功能,則分別屬於第三、第四階段。金管局會因應首兩階段推行進程,再制訂具體實施時間。
去年推出 仍待普及
早在本地銀行開放API前,gini公司已推出了同名理財應用程式gini,讓用戶在單一介面上瀏覽名下多個銀行賬戶的收支項目;該應用程式去年3月推出試用版,據稱至今累積兩萬名本港用戶。然而,由於gini並非使用銀行提供的API,其後多家本港銀行均澄清沒有與gini合作;金管局去年11月更公開提醒用戶,此類應用程式服務目前不受金管局監管,引起社會對相關私隱風險的討論。
梁敬熙直言,理財應用程式在本港仍屬新鮮事,要令大眾接受並不容易,「例如,Uber及Airbnb剛推出時均引來很大迴響,安全性被質疑。惟假以時日,消費者將慢慢接受,以及理解到產品帶來的好處。」

梁敬熙強調,對金融新產品而言,口碑非常重要。(何澤攝)
事實上,現時外國也有不少應用程式,同樣可以整合銀行賬戶,也沒有經銀行API連接。部分程式是透過「熒幕截取(Screen Scraping)」提供服務,當服務商得到用戶的銀行賬戶登錄資料後,會提取、下載及整合其賬戶資料。梁敬熙形容,這是較舊的技術。
毋懼銀聯等強敵爭食
隨着本港銀行逐步開放API,gini預期將會支援銀行API,預料有助挽回用戶信心,然而,激烈競爭勢將伴隨而至。銀聯通寶(Jetco)早前宣布,獲13家銀行及多家企業參與,建立本港首個API交換平台,讓第三方藉此查閱銀行服務資料。不難想像,假如大型銀行在未來透過開放API協作方式,推出智能個人理財工具的話,用戶或會對由大型銀行開發的程式較具信心。
面對潛在強敵,梁敬熙稱:「我們樂見市場出現更多競爭對手,這有助市場推廣,讓大眾更了解金融科技帶來的方便及好處。」他強調,對金融新產品而言,口碑非常重要,「透過親友口耳相傳、介紹等,相信更容易令普通市民接納。」
gini上周宣布完成160萬美元(約1248萬港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者包括本港創投基金Vectr Ventures。被問到公司收入模式,梁敬熙坦言,gini現階段暫無任何盈利,「盈利並不是gini這一類型公司的營運指標」。惟他提到,現時不少理財程式均透過向用戶推薦理財相關產品,從中向銀行收取介紹費作收入,公司考慮於今年第三四季推出此類服務。此外,gini將邁向企業服務領域,逐步添加企業及公司賬戶服務,現正測試DBS企業賬戶。
此外,透過與數據供應商Salt Edge合作,預期今年下半年起gini將可連結全球60個國家地區、兼容逾3000家海外銀行,「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真正覆蓋全球的金融市場」。梁敬熙透露,gini目前已支援38家英國銀行包括Lloyds Bank、Barclays,以及11家法國銀行。
他解釋,選擇歐洲銀行的主因是不少居港外國人均來自歐美,而要遙距管理海外銀行頗為麻煩及費時;gini未來將添加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的銀行,方便用戶進行一站式管理各地賬戶。

gin除提供個人理財工具,將逐步添加企業及公司賬戶服務,現正測試DBS企業賬戶。(gini 網上圖片)
採訪、撰文:吳志南
延伸閱讀:
[ English Version ]
Personal finance app gini welcomes competition from bank giants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拍住上」金融科技驗證計劃 即日起接受申請
數碼港宣布,「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由今日(26日)起接受首階段申請申請。相關計劃旨在推動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為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畢馬威:去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1050億美元
根據畢馬威公布的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脈搏》報告,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高達1050億元(美元‧下同),儘管與2019年的1650億元相比已大幅下滑,仍創下第三高金融科技投資總額的紀錄。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藝術科技融入生活 培育人才提升素養 (馮應謙)
藝術科技早已成為世界發展潮流,倫敦與東京更是藝術科技的佼佼者。要推動藝術與科技結合,政府可以推動更多跨學科的科目,促進不同傳統的學科協作,既為同學裝備藝術素養,又訓練他們的科技應用能力,才會讓他們更有信心及能力投身藝術科技行業。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改變中的互聯網 (黃岳永)
人們享受了互聯網「免費服務」多年後,開始明白「免費才是最貴」的道理。政府與科企的私隱戰爭已掀起序幕,全球可能會重回「付費」年代。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互聯網塑造我們的新生活,人們亦需要不斷評估和學習改變。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馬會創夢計劃接受報名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籽識慈善基金主辦的賽馬會「今生不做機械人」青少年創夢計劃,即日至4月18日接受報名。是次計劃以創意工業(包括遊戲軟件、軟件及資訊科技服務)為主題,旨在鼓勵13歲至35歲的年輕人,跟同行者為夢想創作。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惠普33億購HyperX 搶攻電競周邊產品
電腦硬件設備製造商惠普(HP)日前宣布與記憶卡生產商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達成協議,將以4.25億美元(約33億港元)收購金士頓科技旗下的電競周邊產品品牌HyperX,料今年第二季完成交易。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路透轉型 擲47億開發AI工具
加拿大資訊服務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周二公布第四季業績,決定兩年內投資5億至6億美元(約39億至46.8億港元),以開發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工具,讓遙距工作的專業客戶能夠更快獲取數據使用。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