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MIT新世代毋懼AI搶飯碗

By on December 31,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MIT學生報The Tech總編輯Emma Bingham認為,大學教育不應太單一及只重技術。(徐淑梅攝)

MIT學生報The Tech總編輯Emma Bingham認為,大學教育不應太單一及只重技術。(徐淑梅攝)

麻省理工學院(MIT)於2018年10月,宣布撥出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成立一間專攻人工智能(AI)的跨學科院校,以裝備新世代科技人才。當時有份以頭版報道的學生報The Tech,其總編輯Emma Bingham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身邊沒有同學懼怕AI強大,可能他們不覺得自己會失業吧。」

MIT校園經常收到各大科技公司的招聘資訊,當中不少是聘請軟件工程師。攻讀物理學系4年級的Emma認為,大學教育不應太單一及只重技術,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畢業後不一定要加入科企。

談到未來的就業出路,她有意從事科技政策制訂,或物理學的學術研究工作,並相信這些工種不會被機器取代。

Emma曾參與MIT的暑期實習計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公共機關實習3個月,被安排在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支援水利及農務的技術評核工作。期間她與不同官員代表訪談,分析數據、參與機構不同部門會議,深入認識各式社會議題,得着甚豐。

回顧在MIT的生活,Emma認為MIT校風踏實,鼓勵學生成就他人,互相幫助。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她,初到MIT讀書時就發現,校內的人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我這種努力讀書的人,第二類可以用天才來形容,在這裏讀書壓力不少!在MIT念書的最大得着是,學會坦率面對自己,認清自己心底的想法。」

掌握科技機遇亟待深思

另一方面,美國打工仔或者會擔心,人工智能(AI)會否取代勞工,導致大量失業等問題。在第二屆「人工智能與未來工作大會」上,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監Daniela Rus提出一個想法:「到底現在該做什麼,理順AI帶來的急劇轉變?我們不能只推技術向前走,並假設最好的自然發生,要確保最佳情況真的降臨。」她認為,如何改變思維適應轉變,掌握科技帶來的機遇,這言論值得各界深思。

Emma認為,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畢業後不一定要加入科企。(徐淑梅攝)

Emma認為,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畢業後不一定要加入科企。(徐淑梅攝)

延伸閱讀:

美網泯歧視助黑人就業 斟科企實習 獲聘率九成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