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太空科學家「反轉」未來交通 城際列車快過飛機 空中的士穿梭市內

By on December 20,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Anita Sengupta指出,雖然超迴路列車以超高速運行,乘坐體驗應該跟飛機相若。(陳子健攝)

Anita Sengupta指出,雖然超迴路列車以超高速運行,乘坐體驗應該跟飛機相若。(陳子健攝)

未來的交通工具,會否像科幻片中的模樣?人們乘搭比噴射客機還要快的列車穿州過省,城內出行則用App召自動駕駛飛機或空中的士。本月初來港出席第八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BIP)的Anita Sengupta是這方面的專家,她曾經擔任超迴路列車公司Virgin Hyperloop One系統工程高級副總裁,上月加盟自動駕駛飛機科企Airspace Experience Technologies(ASX),對未來陸空交通都深有研究。

曾研究火星登陸項目

Anita本是太空科技科學家,她坦言,自小已立志投身太空科研:「當我要從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和航空太空工程學中三選一時,我選了航空太空工程學,因為我喜歡建設和測試一些東西。」

她早年曾任職於波音公司的Space and Communications部門(現稱波音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BDS),參與過「三角洲4號運載火箭」(Delta IV)研發工作。其後,她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工作了逾16年,研發「曙光號」(Dawn)太空探測器的離子引擎,以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 Rover)的超音速降傘系統。

她在NASA曾主理冷原子實驗室(CAL)項目。CAL是雷射冷卻量子物理研究設施,今年5月經由火箭送往國際太空站,用以把原子溫度冷卻至100微微開爾文(pico-Kelvin),即是比「絕對零度」(0K,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僅僅高百億分之一度。在這極端低溫下,原子運動減慢,科學家可利用磁體捕捉原子,更長時間觀察微觀量子現象,有助改進太空探測器的導航感測器、原子鐘等尖端技術。

參與開發超迴路列車

離開NASA後,Anita把目光投向「超迴路列車」(Hyperloop),加入Virgin Hyperloop One。「超迴路列車」是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於2013年提出的構想,讓運輸艙在一個密閉幾近真空的管子裏運行,理論上不受空氣阻力限制,他更揚言時速可超過1200公里,比高速鐵路(時速約300公里)及噴射客機(時速約900公里)快上一大截。

在目前的測試軌道中,超迴路列車最高時速暫時只有約387公里。Anita稱,理論上,超迴路列車時速的確可超過1000公里,但在實際營運層面上,尤其一般短距離路線,根本毋須跑上極速,「因為(超迴路列車需要)加速至一定速度後保持滑行(Coasting),並要再花一定時間減速才能完全停低。」

Virgin Hyperloop One是其中一間致力研發超迴路列車的美國科企。(網上圖片)

Virgin Hyperloop One是其中一間致力研發超迴路列車的美國科企。(網上圖片)

把馬斯克概念發揚光大的Hyperloop One,去年底獲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注資並易名Virgin Hyperloop One。該公司今年初宣布開發印度路線,連接孟買至浦那(Pune)兩地,最快將於2028年投入服務。其主要競爭對手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本年10月於西班牙展示首架實物原大的超迴路列車樣辦,月初拍板在歐洲第三大港口德國漢堡港興建測試軌道,期望日後以超高速貨運系統貫穿德國。

談到陸上高速軌道交通,Anita解釋:「(超迴路列車)沒有行程距離上限,但有下限。一般而言,至少50公里距離才需要超迴路列車。你不會把它用於市內地鐵系統。」究竟一般鐵路、高鐵、磁浮列車、超迴路列車等日後該如何分工,她謂要看各國政府取態、需要、財政狀況而定,很難界定哪種距離的行程應該採用哪種列車。

自駕機解決道路擠塞

從超迴路列車項目退下火線後,Anita上月正式加盟美國科技公司Airspace Experience Technologies,負責垂直升降(VTOL)自動駕駛飛機(Autonomous Electric Aircraft)項目「MOBi」。

大城市塞車問題愈趨嚴重,Uber等科企均致力研究VTOL自動駕駛飛機,希望發展成「空中的士」。Anita指出,將來MOBi的用途或許跟目前Uber相似,「你未必擁有一台MOBi,但可透過預約程式,找MOBi來接載你。」

目前其公司首款VTOL自動駕駛飛機「MOBi-ONE」仍處於原型示範階段,有待測試飛行動態和操控,尚未可以正式載人上天。她期望,5至10年後業界能確立自駕機和空中的士的技術及應用標準。

Anita現正參與研發垂直升降自動駕駛飛機「MOBi-ONE」。(網上圖片)

Anita現正參與研發垂直升降自動駕駛飛機「MOBi-ONE」。(網上圖片)

1220_P15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