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新媒體玩虛實互動 手機變口袋博物館

By on November 29,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藤幡正樹獲邀為香港設計中心及奧沙藝術基金,創作一個名為「BeHere」的公共藝術項目。(黃潤根攝)

藤幡正樹獲邀為香港設計中心及奧沙藝術基金,創作一個名為「BeHere」的公共藝術項目。(黃潤根攝)

藤幡正樹笑言已想不起如何走上新媒體藝術創作之路,「大概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買過一輛鐵皮玩具車給我。翌日,這輛玩具車就被我拆開了。我好奇的不只是一件物件有何功能,更加是這些功能從何而來、背後有何科技。」

他走訪過北愛爾蘭、法國、美加、荷蘭、葡萄牙等地,曾帶着一台具備全球衞星定位(GPS)功能的筆記簿電腦登上富士山,透過定位和登山速度等數據,重新描繪富士山並製成雕塑;又試過在法國找來多位單車手,騎着配備GPS及攝影機的特製單車一邊叫喊,一邊上傳騎車路徑及影像,把紀錄製成環狀時間隧道,「都市人,沒太多機會在眾目睽睽下大聲叫喊。」

作品獲德藝術中心永久收藏

藤幡1995年創作的互動裝置藝術Beyond Pages,把一本虛擬精裝書投影於桌面。當觀眾碰觸「書」內的物件,即會跟觀眾互動(例如蘋果被咬掉),這項裝置藝術已獲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暨媒體科技中心(ZKM)永久收藏。

至於AR,藤幡認為是電腦介面的延伸,讓人們看見一些實際情景(Reality),再加一些額外由電腦產生的歷史資訊及影像,並讓兩者重疊起來,提供更具互動的方法了解歷史,甚至「把智能手機化成『口袋博物館』(Pocket Museum)。」

用戶可透過手機App《BeHere_HKACT!》,觀賞舊日灣仔居民生活的立體影像。(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用戶可透過手機App《BeHere_HKACT!》,觀賞舊日灣仔居民生活的立體影像。(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延伸閱讀:

藤幡正樹AR程式重塑舊灣仔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