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虛與實的國度:VR、AR與未來國際關係 (沈旭暉)

By on October 19, 2018

本文作者沈旭暉為《信報》主筆(國際),為《信報》撰寫專欄「 平行時空」,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現在VR則是利用電腦建構出立體虛擬空間,再通過科技,刺激使用者的感官如視覺和聽覺,使他們以為自己身在其中。 (路透資料圖片)

現在VR則是利用電腦建構出立體虛擬空間,再通過科技,刺激使用者的感官如視覺和聽覺,使他們以為自己身在其中。 (路透資料圖片)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和「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除了是炙手可熱的技術,應用範圍還擴展到電子遊戲、教育、軍事和政治,對人類未來充滿想像。各國能否在危機出現前進行相關規管,才是真正的國際關係。

現實虛幻界線趨模糊

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幻想自行建構虛擬空間,記得叮噹的其中一個法寶,就是在自己家中「僭建」樓層,讓大雄和朋友在「僭建樓層」玩耍,其他人在屋外卻完全看不出,這大概是小時候對虛擬實境的第一印象。

近代VR一詞,出自法國劇作家阿爾托(Antonin Artaud)1938年發表的《戲劇與它的影子》,現在VR則是利用電腦建構出立體虛擬空間,再通過科技,刺激使用者的感官如視覺和聽覺,使他們以為自己身在其中。

1994年,第一套為VR而設的程式語言VRML推出;1997年,業界組成Web3D聯盟,發展出X3D,作為VR程式在網上平台的標準。1999年上映的《二十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系列電影,把VR概念推廣到普羅大眾:把人的腦袋與「母體」(即是電腦)連接,便能進入以程式建構成的虛擬世界,人類難以分辨虛實,最終更被「母體」控制。現時流行的VR工具,主要是頭戴的鏡頭、加上智能手機,但隨着科技進步,工具必定愈來愈輕巧,屆時現實與虛幻的界線,亦會愈來愈模糊。

現在可透過VR虛擬技術,觀看諾貝爾在核電廠爆炸後30年的境況。(新華社資料圖片)

現在可透過VR虛擬技術,觀看諾貝爾在核電廠爆炸後30年的境況。(新華社資料圖片)

早前手機遊戲IngressPokémon GO等,則把AR這技術帶到普羅大眾眼前,它也可說是VR的延伸,把電腦製造的資訊融入真實的環境,進一步拉近現實與虛幻。以Pokémon GO為例,遊戲以Google Map為基礎,各精靈被藏在「真實」的街道,等待玩家來捉,就是因為它把現實與虛幻拉近,才能成功把一眾「毒男毒女」由家中重新帶回街上。隨着配置定位裝置的智能手機大行其道,AR也逐漸普及化起來。

旅遊業或許受衝擊

VR和AR也可以帶我們到從未到過的地方「旅行」,例如2016年,烏克蘭外交部發表了一套名為《切爾諾貝爾360》的影片,帶全球觀眾觀看切爾諾貝爾在核電廠爆炸後30年的境況,相信在未來,整個旅行業界也會被衝擊。至於VR和AR應用在課堂,在不少地方已經成為常態,長途跋涉到班房上課的日子很可能成為歷史。

在可見將來,人類依靠AR、VR突破了自身的物理限制,卻更容易實現以往不可能達成的野心,像《二十世紀殺人網絡》般建構一個虛擬國度,擴建吸收訊息的空間。一般用家也可能像《潛行凶間》(Inception)的主角一樣,因眷戀虛擬世界,而放棄肉身活動的本能。那時候,我們很可能懷念虛擬和現實能完全分離的日子,但已經太晚了。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其他沈旭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