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Google陳欽淇獻計造大智慧城市 曾任職美國白宮 駐港管政府關係

By on October 8,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周一人物

陳欽淇說,比起美國,香港只是個小城市,要試新東西可能比較容易。(黃俊耀攝)

陳欽淇說,比起美國,香港只是個小城市,要試新東西可能比較容易。(黃俊耀攝)

本港近年銳意打造成智慧城市(Smart City),資訊科技業界「食正條水」,自然積極配合。全球科企龍頭之一的Google(谷歌)去年委任曾於美國政府工作6年半的陳欽淇(Yam Ki),擔當香港公共政策和政府事務總監,主要職責正是與港府接觸,就有關議題作交流。

既是出身政府,應較能設身處地為官員設想;談到外界經常有聲音批評港府發展智慧城市「只聞樓梯響」,陳欽淇以事論事:「現屆特區政府上台時間尚短,要判定態度是否積極,言之過早。」惟他認同部分項目推行步伐須加快,以安撫市民和業界;言簡意賅,明瞭官商遊戲玩法。

陳欽淇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政年代,做過多個政府崗位,仕途算順利;去年1月,換了共和黨的特朗普上場,適逢Google香港辦公室正物色一位專責公共政策和政府關係的主管級人員,「我有一位前上司當時已轉投Google,問我有無興趣到亞洲發展。」結果陳放棄過渡至新政府,東來轉投私企。

新崗位主要與政府打交道,對以往經常接觸亞洲各國官員的陳欽淇來說,可謂駕輕就熟;事實也證明他決定正確,來港1年多,他形容感覺良好,「跟本地官員討論很多事情,幫他們理清問題,從對方角度出發,建議政策上有什麼地方可以改善,再想想Google有哪些產品能配合。」

最缺人才支援 須長遠規劃

若要數港府近年與資訊科技界最常討論的話題,智慧城市這構思肯定名列前茅。特首林鄭月娥去年10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公布在這方面將投放7億元;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也預留500億元支援創科,聚焦發展四大優勢範疇,包括智慧城市。

另一邊廂,Google去年9月發表《數碼智慧城市白皮書》,就香港發展智慧城市作出建議;新一份白皮書剛於上周三(3日)公布,較重要的發現,包括反映大眾數碼參與度(如手機支付及導航等)的整體消費者數碼指數(CDI),按年微升0.09分,至2.44分(5分為滿分);在1219名受訪港人中,26%認同智慧城市須具備強大的發展科技人才能力,但只有14%覺得本港能成功培育創科人才。

Google自2016年起在港推廣免費編程課程「CS First」,陳欽淇(前排左一)亦有出席課程嘉許典禮。

Google自2016年起在港推廣免費編程課程「CS First」,陳欽淇(前排左一)亦有出席課程嘉許典禮。

掌握民間睇法,下一步要查找究竟問題出在什麼地方?陳欽淇解釋,若朝智慧城市方向發展,三大主要元素缺一不可,情況就像金字塔般,「最底層是『基礎硬件』如數碼滲透率、中間是『軟件配套』、頂層是『想法和企業家支持』。」以本港情況而論,底層和頂層相當出色,問題主要來自中間,尤其人才支援最缺乏,「這情況不是一時三刻可解決,要有長遠計劃。」

Google近年在人才培育方面出了不少力,積極招攬人手,可是陳欽淇不諱言,單靠企業支持不足夠,更重要的角色在政府身上,「短期內或可依賴輸入人才,長遠要拓展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培養本地小朋友大膽嘗新。」

他又提到,人才不足屬全球性問題,以澳洲為例,政府成立Digital Transformation Agency(DTA),集合不同範疇專家,帶領國家走向數碼轉型,「這班人將來完成公職,可重投私人市場,繼續創新和成立初創,以這個角度來看,人才問題就得以解決,港府可借鑑。」

政府遇掣肘 勿倉卒論成敗

對於外界不時質疑港府施政「得個講字」,像去年底發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勾畫未來5年計劃,部分項目(如空間數據共享平台)落實時間延至2020年或之後,惹來目標保守的批評;陳欽淇不禁為港府辯護,「我做過政府工,知道有很多Constraint(約束),施政要看大環境,不同私人企業僱員,有什麼風吹草動可以即刻轉工。」

陳欽淇建議港府應「大膽少少」,嘗試「Take少少risk」,如個別項目可透過公私營作試點。 (黃俊耀攝)

陳欽淇建議港府應「大膽少少」,嘗試「Take少少risk」,如個別項目可透過公私營作試點。 (黃俊耀攝)

他認為,坊間有各類聲音很正常,官方是否有欠積極,現階段言之過早,但不諱言有些項目確實不應花上3至5年才推出,「(傳統)政府思維是:做好所有事情才面世,其實可縮短時間,逐步推出,期間收集市民意見去改善,起碼先讓外界見到一點成績。」

不妨Take risk 試點公私合作

時代瞬息萬變,一個3年後的項目,屆時或已不合時宜,「當局想用最短時間Plan 3年後的事情,然而科技不斷變,計劃無得變,若3年後才發現落實不了,只會被人覺得失敗。」他建議港府應「大膽少少」,嘗試「Take少少risk」,如個別項目可透過公私營作試點。

陳欽淇解釋,「比起擁有龐大公務員體系的美國,香港只是個小城市,要試新東西可能比較容易,甚至可為其他政府起示範作用。」他提到《數碼智慧城市白皮書》顯示80%受訪港人有意提升數碼知識,對此感鼓舞。

發展智慧城市是全球大勢所趨,起步愈快,優勢愈明顯;然而政府架構跟私企不同,政策都是先提出,後落實,中間有着多重關卡;陳欽淇的角色,也許能助港府「跑快一點」。

1008_P16

採訪、撰文:陳子健、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

更多「周一人物」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