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可成中國數據樞紐 趙子翹:自由廉潔法治具優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趙子翹寄語香港初創,應尋求跟本地、內地或「一帶一路」國家大企業合作的機會。(黃俊耀攝)
不少港人常用的應用程式(App),原來出自本地科企創奇思集團(Cherrypicks)的手筆。該公司創辦人趙子翹的創業故事,更成為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研究個案。去年趙子翹多了一個新身份──貿發局「一帶一路委員會」成員,任務之一正是「協助初創及中小企業拓展『一帶一路』業務」。
趙子翹上星期出席會展「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接受本報專訪,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4月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加上不少「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亦有意在首都、重點商業城市,甚至延伸城市發展智慧城市,為本港中小企及初創帶來發展機會。
以東南亞的緬甸為例,當地仍有七成人口尚未有電力供應。本港初創雖然未必有能力在當地建發電廠,卻可供應太陽能板等設備,提供離網(off-the-grid)電力,或者在燈柱上鋪設WiFi。本港中小企也可藉電商平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接駁互聯網的城市居民促銷產品。
政策拆牆鬆綁助初創
本地創科發展看似已被內地趕過,但趙子翹強調,香港始終有其獨特地位和優勢,「當國家要建設『數字絲綢之路』,香港可扮演中國的數據中心樞紐,因為香港無論如何都是全中國最自由的城市,而且廉潔、知識產權政策清晰,行普通法兼有『一國兩制』,全世界的大企業都會很安心把數據存放於香港。『香港』這個品牌,不容輕視。」
趙子翹又指出,對於香港公司開拓新市場,政府可扮演協調者角色,在政策上「拆牆鬆綁」。例如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等,甚至為遠赴外國參展的初創提供資助,「以創新科技署的科技券計劃(TVP)為例,鼓勵中小企多運用科技方案接觸新市場,這些都是很好的業界支援。」
重點發展毋須「瓣瓣掂」
為應付創科行業人才短缺問題,政府5月公布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讓本地合資格的科技公司,透過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趙子翹認為,人才短缺是各國以至各間科技公司均須面對的難題,他強調「若科技人才政策傾向保護自己,就會落後他人。」
內地IT學科每年畢業生人數,隨時等於香港的整體人口。然而,內地科技應用蓬勃,科技人才仍供不應求。他解釋,「當人家連種米、養豬都用上人工智能(AI)技術時,香港仍停留於討論銀行業該如何應用AI及輸入科技人才。」
惟趙子翹認為,輸入海外人才屬短期措施,中期措施是要令科技人才的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有所提升,「舉例,若覺得AI在未來10年非常重要,就要提升AI方面的能力。當然,我們不需要瓣瓣都掂,揀幾瓣就夠。」他指共享經濟、電子錢包等,在內地發展已相當成熟,香港未必有優勢,可考慮重點發展其他範疇,例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AI、生物科技等。
趙子翹直言,中美兩國都有不少超級富豪和企業家來自科技行業;反觀香港的富豪,卻幾乎清一色是地產商,「過去,我們在地產和金融業取得成功,卻相對忽視互聯網相關學科,甚至覺得修讀IT的人才,個個都像機械人般一言不發。」
教育始終是長遠措施,他坦言,這涉及人們的心態問題,要改革科技教育,比上述短、中期措施更難,期望隨着STEM教育備受關注,「在20年後見到的大部分本港畢業生,都有志投身科技工作上。」

趙子翹指,對香港公司開拓新市場,政府可扮演協調者角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創業勿跟風 應反思專長
[ English Version ]
Hong Kong can be China’s data hub, says famed app developer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Manus收費|加速國產AI商業化 智能代理每月304元起 定價被指進取
內地AI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外電報道,全球首款由中國團隊開發的通用型AI智能體Manus宣布開始收費,標誌着迅速邁向商業化。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吉卜力之亂 AI搶飯碗(高天佑)
近日整個世界都充滿濃濃的「吉卜力」(Ghibli)風格,事關自從OpenAI旗下ChatGPT-4o版本發布後,各地網民發現,該程式能在一分鐘之內把任何照片轉換成好似宮崎駿動畫的圖片,近乎毫無破綻。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AI搜尋「從一到多」演變(黃岳永)
回想2006年,《牛津英語詞典》和Webster's Dictionary正式把「Google」一詞納入新詞彙,代表「搜尋」的意思,這使得「Google it」(廣東話可譯為「上網搵啦!」)在過去20多年中主導了全球資訊搜尋的方式。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新凱來|中國光刻機躍進 挑戰龍頭ASML
深圳晶片設備商新凱來(SiCarrier)近日於上海中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China)高調亮相,聲稱已開發28納米製程、300毫米晶圓用光刻機,引發市場議論,荷蘭半導體設備生產商艾斯摩爾(ASML)的壟斷地位受挑戰。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沈祖堯|中大前校長:醫生不用AI會被取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院長暨高級副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日前來港主講兩場講座,介紹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時代的醫學未來及醫生角色,他並在總結時稱,不使用AI的醫生將會被取代。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鐳射沃|5年斥3億 在港升級生產
高精度激光解決方案科技公司鐳射沃(Laservall)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3億元,在本港加強先進製造產業的科研、升級智能生產規模,以及培育創科人才。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Gen AI指引|私隱署發布 助機構訂政策 列明守則使用範圍 僱員須核實結果
私隱專員公署昨天發布《僱員使用生成式AI指引清單》,訂明不得利用AI進行非法或有害活動,並有責任核實生成結果的準確性。
- Posted April 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