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生科企估值須計研發成功率 業界指15億上市門檻可提高

By on March 26,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港交所建議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港上市。(路透資料圖片)

港交所建議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港上市。(路透資料圖片)

港交所(00388)正着手修改上市規則,容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掛牌,除了原已符合現有上市門檻的公司外,其他生物科技股亦有望魚貫來港,市場關注應如何評估這類公司的估值。專研生物科技的基金和公司解釋,須在折現現金流模式上計入公司經歷每個研發階段的成功機率,才算真正反映公司價值。對於建議的15億元上市門檻,普遍認為不算高,甚至有意見指初期市值門檻應提高,待市場適應後才逐步遞減。

單憑折現現金流不足夠

一般企業以折現現金流模式作出估值,即預測公司未來盈利、現金流,再換算成今天的價值。百華協會董事會成員、珅奧基醫藥科技資深副總裁包駿解釋,當生科產品未推出發售、公司未有收入前,須把折現現金流價值加上每個研發階段不同的成功機率,才折算成公司當時價值,是美國主流估值方法。

籠統而言,通過臨床二期前的產品,成功率只有50%以下。以抗癌藥為例,通過臨床三期後約五至六成產品能成功推出市面。

泉創資本董事總經理、再鼎醫藥聯合創始人巫薈補充說,若屬研發後期階段,例如已通過臨床二期公司,可以使用折現現金流估值。事關研發早期階段的成功機率太低,會扭曲估值,成功機率須由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分析師和銀行家計算。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解釋,投資研發中後期的公司風險雖較低,但亦正因如此,其估值已較貴,即使藥物成功投產,回報不及早期投資般高。

對投資者而言,最重要並非個別公司成敗,而是整個投資組合中風險是否分散,鄧峰道:「儘管有(項目)失敗,但亦有成功,能帶來很大回報,平均下來是不錯的回報。」而且生物科技研發需要豐富經驗,故物色潛力公司時,可參考創辦人和團隊的往績;若公司的研發藥物分散於臨床不同階段,研發失敗的風險較分散。

慎選首批試點建市場信心

根據港交所建議,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港上市,惟只限於已通過臨床一期,獲准進入臨床二期的公司。鄧鋒相信,此建議可令投資回報期大幅提前,雖然在臨床二期退出的回報,將低於藥品投產時,但資金可更快投入新藥研發,對整個行業的資本循環、支持研發有正面作用。包駿亦同意以臨床二期為界,因為於美國上市的未有收入生科公司,亦多數已進入臨床階段,並非純粹概念。

至於15億元市值的最低要求,鄧鋒認為不算高,很多內地生物科技公司目前估值已超越15億元,單是他的基金旗下今年已有5家公司達標,還未計一兩年內將達標的公司,故此,他寄語投資銀行、中介人必須審慎選擇保薦哪些公司上市,「滿足到門檻的公司實在很多很多」。他甚至建議設更高市值門檻,藉此篩選出高質素企業作首批試點,讓市場對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信心,適應其獨特的投資風險後,才把市值門檻逐步降低。

採訪、撰文:黃翹恩

0326_P20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