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業燒錢不治本 (Lalamove 許家維)

By on March 23,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Lalamove在本港起家,旗下員工達二千人,除了東南亞市場外,亦積極發展中國內地市場。(Lalamove圖片)

Lalamove在本港起家,旗下員工達二千人,除了東南亞市場外,亦積極發展中國內地市場。(Lalamove圖片)

港產客貨車電召平台Lalamove近年打入內地及東南亞市場,但原來這間初創一度幾乎破產。《信報》StartupBeat請來該公司聯合創辦人許家維(Gary),分享其創業的緣由、被合作夥伴背叛的經歷,以及如何利用地方智慧,在海外殺出重圍。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許家維Lalamove聯合創辦人

尹:Lalamove是如何成立的?

許:我們於2013年尾創立。那時候,香港仍然用「Call台」(客貨車電召),即使已有接近150個台,但仍很難找到司機。Shing(另一名聯合創辦人周勝馥)聽到朋友抱怨,外國又有同類平台興起,故決定引入到香港。

專注投入最重要

尹:可否談談當年組隊創業的經過?

許:我以前在團購網工作,認識了Shing。有一日我接到他電話,說有新項目,問我有沒有興趣。還記得當晚是星期四,我們談了約一小時;接下來的星期一,我就離開本來的公司,直接加入團隊。惟我們一開始想得不夠多,就直接創業了。我們幾個創辦人都沒有科技背景,亦不懂得編程。我們原本以為寫App很簡單,Developer(技術人員)花兩三日時間就可以搞掂。那時我們在西環租了一個單位,讓他們寫應用程式,直到完成方可出來,結果住了7個星期。

尹:不少打工仔都有創業念頭,但要真正跳出來不容易,你勇氣何來?

許:不少企業家未必讀很多書,不會做太多分析,但比較樂觀,因他們覺得產品有可能。

我一開始已是全職去做。聰明與否,在這行業影響不大;關鍵是你有多專注、投入及勤力。香港有句說話:「小時不讀書,大時做運輸」,這證明物流業二十多年來,根本沒什麼大改變。不過,時至今日,靠科技就可以把一大班司機結合一起妥善管理。

遭日本夥伴勒索

尹:發展海外市場時,你們曾遇過什麼困難?

許:我們創業之始便明白這業務不局限於香港, 將會走向國際。當初的策略是,每名聯合創辦人加入時都要投資一筆資金,再選一個城市發展,但後來發現不可行。原來物流業是十分「本地」的行業,只有當地人才能了解實際環境,最後決定由地方團隊管理。

我們當初十分「大想頭」,想同時在東京推出平台,卻最終敗走。我親身前往東京考察,與翻譯員站在街頭與貨車司機洽談。結果發現10個司機中10個都用摺機(2G手機),甚少人用iPhone或Android智能手機。

在東京失利後,我們更被合作夥伴勒索。對方持有我們的伺服器,威脅若不給錢就會摧毀資料。經此一役,現時揀人都特別小心。

許家維(右)認為,燒錢無以為繼,公司要持續發展,必須學會解決問題;左為尹思哲。

許家維(右)認為,燒錢無以為繼,公司要持續發展,必須學會解決問題;左為尹思哲。

尹:如可從頭再來,有什麼事情希望改善呢?

許:有段時間,我們在香港、新加坡及泰國各自使用3個不同系統。想將生意擴展到台灣時,卻不知道應採用哪個系統。我們前後花了一兩年時間,才把各地的產品、價格及服務等統一起來。那時始明白,不少東西如果在開始時未曾考慮清楚,一味貪快卻未打好基礎,最終或賠上更多時間。

倒是內地每個城市都很似。我們只須把同樣產品不斷複製,很快就擴展至120個城市。

尹:Lalamove籌錢不少,但錢燒得快嗎?

許:以往會覺得,初創成長要靠籌錢、燒錢,然而後來發覺這模式無法持續發展下去。其後就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建立一套盈利模式。

幾年前,公司曾與破產擦身而過,當時資金只夠支付多兩個月薪水。幸好獲投資者信任,向我們及時注資,順利渡過難關。

大家可能認為,我們過去籌到很多錢,但其實競爭對手更強。不論東南亞也好,內地也好,都是幾十億美元計。如果跟對方鬥燒錢,我們一定輸。因此亦要學懂如何不用錢來解決問題,否則治標不治本。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 English Version ]

Lalamove co-founder on the lessons from expanding oversea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