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類美好特質與AI共存 (鄧淑明博士)

By on December 11, 2017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溝通技巧和優良的情緒智商,是人類獨有的特點。(新華社資料圖片)

溝通技巧和優良的情緒智商,是人類獨有的特點。(新華社資料圖片)

我們正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在18世紀中葉開始,為世界帶來蒸汽動力、鐵路和紡織機械生產。第二次在19世紀末出現,電力普及,工業迅速發展,出現大規模生產。第三次則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網絡時代來臨,我有幸躬逢其盛,親身體驗到由紙張地圖一下轉變到以地理資訊系統(GIS)把地圖數碼化的境況,這種改變並非漸進,而是革命式飛躍;今天紙本地圖沒有消失,不過大多已成為收藏品,一如手錶,大多時候是服飾的配件而非時計。

第四次工業革命又怎樣呢?世界經濟論壇主席Klaus Schwab曾經形容,它會如海嘯般火速兼全方位撲向人類,感應裝置、3D打印、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生物科學到機械人等多種技術融合,釋放出巨大能量,由基層到專業人士也受影響。

面對重重挑戰,我們可以怎樣應對?

第四次工業革命撲面來

「思維須超越自動化」,這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17:人才和科技》中,給各國政府和工商領袖的首項忠告。該份厚達350多頁的報告,分析全球118個國家面對科技的挑戰時,在培養和滙聚人才的各個層面,包括教育和勞工政策、各界協作、科技進展等是否準備就緒,並給各國提出多項建議。報告也預見,很多現有的技能會變得不合時宜,政府和企業需要為人民和員工提升技能或再培訓,適應和磨合的過程肯定荆棘滿途。但無論如何,我對人類獨有的美好特質依舊深信不疑。

AI專家李開復和阿里巴巴的馬雲早前談到未來時,也帶來啟示。李開復認為,善用AI的話,人機協同效應將大過1+1,關鍵在於人類既要充實自己的硬技能,也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跟人合作;馬雲也表示,只有以人為本的工作才不會被機器取代,溝通技巧和優良的情緒智商是人類獨有的特點。

我的最新著作《智慧城市3.0》,一方面探討各種新科技如何改善社群福祉,也審視可能為人類帶來的挑戰,更希望藉此啟發大家不要忘記人類獨有的特質。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