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可食用機械人說起(占飛)

By on October 13, 2017

本文作者占飛,為《信報》撰寫專欄「忽然文化

人工智能新突破更可能影響所有服務行業,諸如零售、遞送、會計與法律,行業均勻分布於整個經濟體。 (新華社圖片)

人工智能新突破更可能影響所有服務行業,諸如零售、遞送、會計與法律,行業均勻分布於整個經濟體。 (新華社圖片)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一款形似手指的機械人,且可由人類吃掉而在體內消化;與此同時,智能專家卻擔憂智能機械人正盜取人類的就業機會;此所以全球機械人產業發展至今,可謂矛盾重重,是禍是福,尚難一概而論。

話說EPFL智能系統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早前在國際機械人頂級會議IROS上,推介一款由空氣所驅動的可食用軟體機械人,在論文中解釋:吃起來味道或非很好,卻有生物降解的功效——具有較高的生物相容性與環境可持續性,且有不少新穎有趣的玩法。

廣泛應用於生活

此等可食用機械人的成分可與營養品或藥物混合,有助於人類消化及新陳代謝;潛在應用範圍包括生物探索、消化治療及食物運送等,機械人不必額外載體,皆因本身就是食物;據美國IEEE Spectrum期刊介紹,機械人的驅動器由明膠、甘油與水份3種材料混合而成,再將之倒入模具,此一結構的設計原理與標準氣動掣動器的性能相似,充氣時彎曲,壓力降低時就會伸直。

此款機械人的亮點在於類似夾子的外形及其可食用性質,夾子可抓取水果一類敏感易損的物品,可食用則有自我治癒之效──像鱆魚那樣自行吞噬以延長壽命;夾子可調整掣動模式,允許夾取不同尺寸及形狀的物體,包括蘋果(95.6克)、熟雞蛋(47.7克)、橙(104.8克)、樂高磚(25.7克)及瓶裝香口膠(153.1克)。

既然機械人可食用,有人試吃過嗎?研究團隊已嘗試將之攝入人體,且在胃中完成消化,味道如何還不清楚;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努力研發可安全食用的電子產品,包括晶體管、傳感器、電池、電極及電容器,將此等零件組合,就可生產出可食用的機械人了。

但為何要讓機械人可食用?研究人員認為此款機械人未來可廣泛應用於生活,比如探索人體結構、傳送藥物、觀察動物行為及參與救援等;論文指出:可食用的機械人有助於研究野生動物的行為,比如機械人變為獵物而被野生動物吞下,之後世人可由內而外來觀察其狩獵行為,或訓練受保護的動物捕食,而將藥劑融合於明膠混合物中,可輸送至生物體內,使之易於癒合。

可食用電子研究已成為學府所關注的一大熱門項目,麻省理工學院去年也發表類似研究報告,設計出由乾豬腸製成的折疊機械人,依靠附加的磁鐵驅動,就可攝入人體,從而修復傷口、藥物遞送或從胃中將誤食的物體清除。

另一方面,《金融時報》早前發表莎拉奧干納(Sarah O’Connor)的文章,指出機械人一直取代人類職務,到底有多少?或像牛津大學學者米高奧斯本(Michael Osborne)與卡爾費雷(Carl Frey)預測,有近半職務被取代?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大衞奧特爾(David Autor)指出:「中國衝擊」對美國紡織業就業的影響,可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說起。其時美國紡織工人不到40萬,與美國逾1.5億勞動力相比,僅為非常少的一部分,然而,在美國東南部的57個郡,紡織業佔整體就業的15%以上,他從而指出,中國競爭的影響就像在鬧市上空引爆一枚小型經濟炸彈。

職務由科技取代

早前的機械人浪潮為製造業帶來超出比例的影響,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就指出,人工智能新突破更可能影響所有服務行業,諸如零售、遞送、會計與法律,行業均勻分布於整個經濟體,並無任何城鎮可幸免,皆因到處都有出租車司機,而每個小鎮都有零售店。

莎拉奧干納從而指出,倘若與美國相比,倫敦的法律與金融專業人士多得超乎比例,而部分職務早已由科技所取代了,與阿拉巴馬州的紡織工人相比,倫敦律師應更易於掌握新技能或找到新工作,並非所有面臨威脅的從業員俱受過高等教育。比如美國貨櫃車司機享有高薪而毋須高等學位。

自動貨車的開發,不僅威脅司機的就業,還沿着公路提供配套服務,多為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沿途往往會發現建於從前的工業用地;英國中部小鎮魯吉利就有一座亞馬遜倉庫建於關閉的煤礦場。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