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天文台敢於創新解難題 (鄧淑明博士)

By on September 18, 2017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香港天文台將以深度學習AI等科技,處理訊息超載的挑戰。(法新社資料圖片)

香港天文台將以深度學習AI等科技,處理訊息超載的挑戰。(法新社資料圖片)

最近獲邀參與9月底在南韓釜山舉行的國際電信聯盟(ITU)年度會議,探討智慧城市與人工智能問題。其中一個會議,同台講者有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首爾數碼基金會長等,我便儼然成為中港代表,要和大家分享我們在新科技的發展。

內地人工智能發展蓬勃

人工智能在內地近年非常蓬勃,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投入巨資,還有總部在北京的面貌識別系統Face++,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為「2017年十大突破性科技」,估值約10億美元;專門研究智能語言的科大訊飛,可翻譯多達27種語言,連方言和俚語也可克服,在中國的市佔率據報達七成,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這個翻譯系統便實時把語音化成文字,大出風頭。

國務院剛在7月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中國在2030年成為全球創新強國,教育方面在中小學階段開始傳授AI和編程,又鼓勵私人企業為員工提供AI技術培訓。同時,由於AI牽涉面廣,幾乎與所有範疇也有交集,因此提倡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要辦AI跨學科學習。

香港呢?正如香港科技大學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楊強教授慨嘆,在科研路上香港官商都太被動,導致人才流失。因此,我喜聞香港天文台能以深度學習AI等科技,處理訊息超載的挑戰。這個自主研發的「智能氣象監察助理」,從每天相當於1.5億頁文字的天氣數據中,以內置近200條法則篩選有用資訊,並生成可執行的建議。

它的主要功能有:監察鄰近地區氣象中心的天氣警告;捕捉公眾關注的破紀錄天氣事件;按境內錄得的雨量數據,自動編寫大雨報告;當實測數據跟天氣預報出現偏差時,提示預報員更新;分析電腦模式輸出,提示預報員未來一周可能發生的極端天氣情況;當本地氣象站出現可疑數據時,提示預報員跟進等。天文台藉此為市民提供更精準的天氣資訊,也為部門贏得2017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隊伍獎」的金獎。

本港有國際頂尖AI教授,也培訓了不少科研精英,如果更多公私營機構像天文台一樣,敢於以新科技應對問題,不但可充分發揮香港的軟實力,為社會注入更強的上升動力,也可為年輕人開拓更遼闊的創意空間。

天文台贏得2017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隊伍獎」的金獎。(法新社資料圖片)

天文台贏得2017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隊伍獎」的金獎。(法新社資料圖片)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