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電競不正名難留人才 台灣起步雖快 高手寧赴大陸

By on August 7, 2017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不少父母都認為,打機只是興趣,無法謀生。(新華社資料圖片)

不少父母都認為,打機只是興趣,無法謀生。(新華社資料圖片)

電子競技近日成為城中熱話, 事實上本港不乏電競好手,惟跟台灣情況近似,在傳統科技壟斷相關範疇下,電競難以晉身主流產業。港府若不盡快為電競「正名」,不但無法留住業界人才,最終還可能被區內對手超越。

司徒軒明(Nigel)與兩名同是「90後」的電競戰友,去年一起創辦港產電競椅公司Zenox,開業約一年便錄得逾百萬元營業額,現時計劃開設網店,進軍加拿大市場。

該公司最大的本錢是熱情, 能包辦大部分工序,然而香港父母對電競產業看法保守,比起坊間的冷言白眼,更令他們難以招架。

父母不信打機可搵食

主修英語的司徒軒明對此感受最深,「父母期望我會去做教書之類的職業,對於生產電競椅,他們會覺得很奇怪和擔心,這算是一門營生嗎?從事電競,可以有什麼前景?」直至今年4月開辦實體店,司徒軒明的父母才認同兒子是踏踏實實地創業。

文化評論人鄭立在台灣從事電競行業近7年,他說港台發展這個新興產業的最大問題,就是上一代依戀八十、九十年代的成功方式。他們以為新一代若未能接受專業培訓,例如擔任醫生和研發半導體,將難以在社會謀生。

「九十年代我畢業的時候,母親要我學一門手藝,就是打字。她說懂得打字,將來環境怎惡劣都好,還可以做打字員。現在還行得通嗎?大家都用手機了,回不到舊時。」鄭立認為,面對時代劇變,要生存就要做別的事情。

《財政預算案》提到要發展電競產業,頭炮是本月初在紅磡體育館舉辦電競音樂節,由旅遊發展局主辦,活動加入音樂元素,業界對其定位摸不着頭腦,原來台灣也經歷過類似亂局。

十多年前,台灣電競業界本來要成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把活動提升至運動項目層次,但政府不同部門為電競定義爭論不休,互相推卸責任。

2012年「台北暗殺星」電競隊拿下《英雄聯盟》大賽世界冠軍,當地政府依然沒有為行業「正名」,直至今年才首肯把電競納入運動項目,並斥資千萬元新台幣在桃園萬能科技大學興建專業比賽場地。

內地後發先至超南韓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早前狠批政府對新創人才「三少一沒有」,即培訓預算少、贊助少、配套措施少。最重要是缺乏挽留人才計劃,難避免世界各地公司去台灣挖角導致人才嚴重外流,電競產業便難以壯大。

內地約在四、五年前才開始發展電競,各大電競商捨得重金禮聘,吸引各地好手効力;又懂得把平台流量和粉絲變現成為實際收益。

在14億人口支持下,可以不假外求,打造出流量極高的直播平台,如鬥魚和熊貓等,很快超越南韓等地區,躋身電競大國之列。

內地銀彈政策亦成功引入現成人才,例如招攬台灣人氣選手做直播主持,或羅致南韓電競明星,藉此汲取鄰近地區的成功經驗,加快迎頭趕上的速度。本港若重蹈台灣覆轍,未能制訂清晰政策,將造成人才嚴重外流,為競爭對手作嫁衣裳。

撰文:蕭瑩盈

香港三名「九十後」創辦電競椅品牌Zenox;左起為王浚楠、侯澤勤及司徒軒明。(何澤攝)

香港三名「九十後」創辦電競椅品牌Zenox;左起為王浚楠、侯澤勤及司徒軒明。(何澤攝)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