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科人士聚居增互動交流

By on July 18, 2017

作為科技版記者出入科學園做不同的採訪是家常便飯,兩年前卻有個難忘的經歷,被訪者全日時間都很忙要到晚上七點才能接受訪問,結果我們談畢已是十時,走的時候發現旁邊公司都是燈火通明的,加班未走的大有人在。被訪者說這是做創新科研的行業常態,因為創業初期需要不停進行腦震盪,並且四出找尋相關的合作夥伴或收集意見,到創新產品臨近生產線時,要解決的問題更多,為了與時間競賽盡快改良產品做到通宵達旦並不出奇。

Guido(右二)與一班外籍同事均認為,在科學園內設有住宅會更方便工作。

Guido(右二)與一班外籍同事均認為,在科學園內設有住宅會更方便工作。

共享住所迸發想法

Ampd Energy是一間位於科學園內的公司,主力研發高效的可備用能源儲存系統,以代備用柴油發電機及為重要設施提供穏定電力。其聯合創辦人之一Luca來自巴西,曾經在南美及北京等地工作,當決定來港開設初創公司時,便上網找了很多資料,希望看看有沒有如外國般讓科研人士聚居地方。「在外國的科學園區同樣有不少外地來的科研人士,在園區附近聚居,不單交通便利,更可以找到同聲同氣,臭味相投或甚至補上我們的不足的研究人員。畢竟大家都是創新團隊,每個人都要兼顧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認識多些來自不同技術領域的人士是重要的。我現時住在與科學園一條大老山隧道之隔的鑽石山,也是希望可以找到來自科學園園區的初創一起分租。」

Ampd Energy的商務總監Guido Philips面對的問題大同小異,「我們研發的產品涉及大量專門技術需要從世界各地招聘專才,目前十一人團隊來自六個國家,協助他們尋找合適居所是很困難的事。以我自己為例,我住在大坑有很多外國人聚居,單純以居住環境來說是不錯的,但要轉三程車花一個多小時才回到科學園時間上不化算。」

他表示在科學園內建「創新斗室」除了解決交通問題還有其他好處,「一班工程師住在一起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可以互相交換開發及產品製造心得,有時一個有趣的意念其實就是在這種輕鬆氣氛下腦震盪出來,這種效應絕對是良性的也鼓勵更多人才來港。」

Felvie(左)在跟記者談及租屋的苦況。 Tim(右)認為,「創新斗室」會是解決方法之一。

Felvie(左)跟記者談及租屋苦況。Tim(右)認為「創新斗室」會是解決方法之一。

居住過遠影響投入研發時間

就著這個議題我亦訪問了園內公司Heartisans的創辦人呂衍衛(Tim),他主力研發可以直接量度血壓及心跳的智能手錶產品,正進入最後測試的階段,有大量數據要處理及需不停除錯,Tim坦言公司整個團隊經常工作至深夜,「之前我住在大埔還好一點,後來因為租金問題搬了去深圳居住,如果遲過晚上十點半過關就要多轉幾程車去較遠的羅湖口岸,而每天早上也要花一小時才回到公司。長時間交通令人身心俱疲。」

不過Tim覺得特地來港工作的外藉員工更辛苦「作為初創企業未必有太多預算跟大機構爭搶本地人才。我們在找尋富有我們所需要的經驗的工程人員時,花了很久時間,直至在內地的廠房遇到擔任工程師十多年的菲律賓藉員工Felvie Condrillon。他對我們所研發的產品非常支持及信任,決定離開內地工作到香港擔任我們的首席工程師。

為了令他縮減車程時間,我們在粉嶺找唐樓單位給他居住,但業主到簽約那天發現Felvie是菲律賓人便拒絕租出,即使我跟他解釋Felvie在我的公司有正職,業主仍拒絕租出。至於另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實習生則暫住在港島區的青年旅舍,加班後還要乘一小時車回家,因交通往來令他們沒有充分休息會直接影響科研質素。」

針對這個問題Tim建議可參考外國方案,「早年曾在英國劍橋科學園工作,他們在園區附近興建了一些面積較細的公寓,每月租金數千港元,方便園內員工不用舟車勞動省卻交通時間,踏單車每程只需五分鐘,因此,對於初創企業需要全時間投入研發產品這種創業住屋生態圈相當重要。」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