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 黃錦輝:機械人不可能毀滅人類(譚淑美)

By on June 20, 2017

本文作者譚淑美,為《信報》撰寫專欄「訪談錄」,此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黃錦輝,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回流香港20多年,一直在中大任教,及帶領學生創業——大中華報章資料庫「慧科新聞」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最近,他開記者會,推出全新錯字與粵語檢測系統,對象主要是中文試卷用家。

他在八十年代的博士論文已經研究人工智能,問他對於未來機械人取代人類甚至毀滅人類,有何看法?他連說兩句「不可能。」主要原因是「人類不會發明這種東西出來」。他並提到最近人工智能AlphaGo與世界棋王柯潔作賽兼連贏3局的新聞,直指最後勝利者不是AlphaGo,而是開發AlphaGo的科學家,「人類會有能力寫另一個程式去戰勝AlphaGo」。

他認為人類不會發明毀滅人類的機械人。(陳縱宇攝)

他認為人類不會發明毀滅人類的機械人。(陳縱宇攝)

黃錦輝身高約6呎2吋,體形龐大,聲線沉厚,大家若覺得他有點面善,可能是因為他在消費者委員會有公職,最近該會調查午餐肉的鈉含量,他就對着傳媒的鏡頭與午餐肉合照。他是消委會委員。

錯字與粵語檢測系統,對象主要是中文試卷用家,包括批卷老師、學生、學校。系統若見到廣東話常用的「大件事」,會提示用家改為書面語的「大不了」;「緊要」改成「要緊」;「份外清脆」的正寫是「分外清脆」。

如何建立數據庫?

「我們問學校取得已批改了的試卷作為基本數據,然後放上『種包平台』(Crowd Sourcing)網絡,自然有很多高人為我們篩選錯字與正字。我們從這些高人的答案中,選取最多人選擇的,再經過校對,才能成為『熟數據』。『種包平台』成績達到高水平的人,會有酬金作報酬。」

他補充道,要成為「高人」,入門前先做樣本測驗,以決定他們是否能成為「高人」,才能進入下一步的篩選工作。

2項嶄新研究

黃錦輝手頭還有2項研究,意念主要來自老師,並由學生去研發。其中一個是私人娛樂助理App。「它可以在網絡看看現時有什麼潮流,再根據用戶本身的興趣和生活模式作出娛樂推介,例如用戶本身喜歡古典音樂,這個App就會播古典音樂給你聽。此外,它還有為你準備你喜歡的書本、介紹你去某些地方吃東西的功能。」

另一個是文字內容撮要。

「它能將社交網絡千條相關貼文自動濃縮成2句。過程中,它會把字詞定性正面或負面,分析emoji等等。另外,若有人的貼文不停發問問題,代表他對某事存疑,因此我們不會取用這個貼文。」他道。

2個系統暫時仍由博士生研究之中,亦未取得專利。若是一些商業機構,可能不會輕易向傳媒披露,對嗎?他聽後一笑道:「我無所謂,我不是來自商界,講出來別人也做不到啦!」

黃錦輝的成名作之一是「慧科新聞網」,這個涵蓋大中華主要報刊的新聞資料庫日漸壯大,當年他一手帶領6名學生做研究與開發,時至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在兩岸四地設有9個辦事處,及聘用了逾千名員工的龐大企業。

仍持慧科股份

話說從頭,黃錦輝道:「當年有間美國電腦公司向中文大學資助一部超級電腦,他們想看看這部機能否適用於中國。」有中大撐腰,黃錦輝與學生們每人自掏腰包10萬元創業,「我們看到有這個需求,因社會有很多大公司或大企業家都沒空看報紙,但他們卻想知道每天有什麼傳媒談論到他們。那時有些公司專做剪報,把相關報道影印後再傳給客戶,但那牽涉到知識產權問題,因每買一份報紙理論上只能看一次。剪報公司把影印傳給客戶,是違法的。」

他續道:「當時,最常用這方法做事的竟然是香港政府。於是,我們就推出小『慧科電子報刊資料庫』,每天清早把含關鍵字眼的報道——例如含有客戶名字或其公司名字的報道,自動化地傳給客戶,每傳一份,我們都會跟報館分賬。」

這個新嘗試,跟報館高層洽商時有沒有困難?

「當我們向總編輯提及知識產權這話題,他們一下子明白過來。」他道。他與中大至今仍持有少量股份,也當慧科的顧問。這股份夠不夠他退休?

「梗係唔夠啦,你睇下我個身形,就知我好大食!哈哈哈!」

研發慧科,最大困難是什麼?

他說是為詞語做分類,「譬如說『香港人口多』,電腦可以把它分成『香港』、『人口』、『多』,但亦可分成『香港人』、『口多』。」因此,慧科要事先將「人口」確立成關鍵詞。「另外,新詞彙經常出現,例如『脫歐』,我們就要留意;繁簡轉換都有很多困難,我們要令電腦學懂閱讀這些詞彙。」

記者常使用慧科,若使用「口多」作搜尋,很大機會找不到「香港人口多」的文章,原因是什麼?「因這會得出太多搜尋結果,也會令電腦排序不理想。」

黃錦輝在八十年代的博士論文,已經研究人工智能,問他對於未來機械人取代人類甚至毀滅人類,有何看法?

他先提到AlphaGo最近與世界棋王柯潔作賽,AlphaGo連贏三局的新聞。他說最後勝利者不是AlphaGo,而是開發AlphaGo的科學家,「而人類會有能力寫一個程式去戰勝AlphaGo」。言下之意是,若有壞蛋機械人想毀滅地球,人類也有能力設計一個正義機械人去毀滅壞蛋機械人。

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人類根本不會發明「壞蛋機械人」出來。

那100年後,城市會否有機械人在街頭走動呢?

「不可能,不可能。」他再次搖頭道:「它可能幫你做某些任務,例如幫你拎行李、遞藥物給你,但機械人永遠不能幫人類做決定,例如買股票,我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機械人幫你做分析,哪隻股票的贏面更大,但最終決定,仍是由人類去支配。又譬如是做生意,人工智能不可能做到,因變數太多。目前,只有人類才有能力去處理偶發事件。」

他說若由人工智能做決定會有盲點,「電腦會根據數據去選出正確答案,例如犯罪學數據指黑人較多會犯罪,那是否等於每見到一個黑人,他就是罪犯?當然不是,這時就會出現數據歧視。」

另外,人工智能亦有不少限制,「如AlphaGo只限捉圍棋,IBM的Watson只能進行問答比賽;圍棋是19格乘19格,它不能走出這個範圍。」

他說人工智能在五十年代已有人研究,「到六十至七十年代暫停了好一會兒,因當年的電腦計算能力未達到水平,且數據亦很封閉。今天,我們有超級電腦,又踏上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才能拾級而上。」

二十一世紀初,科技的焦點在智能手機。下一步又是什麼?

「第一,能源科技,即再生能源;第二是抗衰老科技,即是長者能透過機械人或藥物發明,過更舒適的生活。」

上世紀九十年代,光纖之父高錕(右二)在中大創辦工程學院,黃錦輝(左一)被招攬成為其中一員,於是他便回流香港教學。(受訪者圖片)

上世紀九十年代,光纖之父高錕(右二)在中大創辦工程學院,黃錦輝(左一)被招攬成為其中一員,於是他便回流香港教學。(受訪者圖片)

他在二○一一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為他別上勳章的為時任特首曾蔭權。(受訪者圖片)

他在二○一一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為他別上勳章的為時任特首曾蔭權。(受訪者圖片)

 

[email protected]

更多「訪談錄」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