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韓國創業去
本文作者柏拉圖,一個中學考公開試時,次次作文不是攞 E 就攞 F,但又好鬼鍾意發表偉論的偽哲學家。現時是香港 Startup 界中的一顆微塵。 一人分寫兩博 platosays.com 和platoinvests.com
上次分享了小弟對韓國創意工業發展的感受與愚見,今次想講講這次旅程中認識了的幾個創業團體。如果你想發展韓國市場,他們可能可以幫到你。
Seoul Center of Creative Economy and Innovation (CCEI)
CCEI 應該是韓國裡其中一個最大型的 startup 網絡,它是由韓國政府、多個地方政府和幾間大型私人企業合辦,全國擁有共17個中心支援創業者。每一個中心都由不同的企業資助 (都係 Samsung、SK、LG 之類啦),所以會專注於不同的範疇 (如軟件、硬件、電子通訊等)。我們參觀的首爾 CCEI,短短兩年間已經幫助超過400間 startups 和 SME 籌得2億美元的資金和貸款,中心面積雖然不大但每年有超過70000名用戶。負責人朴先生當天還介紹了好幾個中心 incubatee 發展的 startup 的產品,主要是 hardware 為主。而當地導遊看了朴先生的名片後告訴我們,朴先生領導的另一個團體是直屬總統府,來頭不少!
我參觀後的感覺是肯肯定這中心擁有最多的 connections,不過它的使命偏向協助韓國本土初創邁向世界,多於協助外國企業打入韓國市場--從它的網站連英文版都無就知道。所以我認為如果是初到「韓」境,CCEI 未必是最幫到手。
Maru180 & SparkLabs
SparkLabs 是處於 Maru180 這 co-working space 的一個 aceelerator program。相比起 CCEI,SparkLabs 的背景國際化得多。負責人 Eugene 在矽谷浸過咸水,幾位創辦人有韓國本地薑也有老外。SparkLabs 主打 early-stage 的初創,每間被選中的初創它都會投資 US$25000,而且還能免費使用 Maru180 的 co-working space;每一期「畢業」的 startups 都有機會在 demo day 展示他們的產品,協助他們尋找更多的投資者。SparkLabs 也是 Global Accelerator Network (GAN) 的成員,可以幫助 incubatees 開拓國際網絡。由2013年創立至今,SparkLabs 總共有8個 batch、65間 incubatees,當中超過70%成功獲得投資,成績非常不錯。不過跟 CCEI 一樣,SparkLabs 似乎較著重幫助韓國初創衝出去全球這個「大海」;如果我們只是想打入韓國這個「小魚塘」,似乎並不是他們那杯茶。
之於 Maru180,是一個任何營運少於3年、員工人數少過16人的企業都可以申請的 co-working space;被選中的可以有6個月的辦公室 (忘記了租金多少錢還是免費),當然還有很多 co-working space 的連帶優惠。最正是它有一間 Device Lab,裡面有30多部不同型號的手機和平板,開發 app 的公司就最啱用!
Seoul Global Startup Center (GSC)
GSC 是這次行程中最「年輕」(2016年8月啟用) 和最能協助外國企業打進韓國市場的中心。GSC 是由首爾市政府資助,打正旗號「to assist foreigners and teams with global products in developing startups and small enterprises」,還對申請者加了一個團隊裡起碼要有一個老外的門檻!GSC 是一個5個月的 incubation program,除了提供免費的辦公室外,亦有不同的商業、法律、甚至連申請簽證的諮詢服務,協助外國企業在韓國「落地」。所以GSC是今次旅程中找到進軍韓國最好的落腳點!
在 GSC 我們亦有機會跟好幾位外國創業者交流,他們第一個忠告就是:一定要有本土的 partner--最起碼都要有一個本土的 GM,因為要開公司或者搞其他的文件、戶口等等基本上是非韓國人不可。而韓國的 startup 市場其實開發得很少,所以發展空間很大。以前大家有一個印象,就是韓國人跟日本人都是只喜歡用自家本土的公司;雖然導遊話仍然有這種情況,不過這班在 GSC 的創業者就沒有這種被「歧視」的感覺,只是認同不懂說韓語確是有一點吃力。
D.Camp
D.Camp 是這次旅程最後一個參觀的團體。D.Camp 2013年由韓國20間銀行成立的 Bank Foundation for Young Entrepreneurs (aka Dream Bank) 所創立,來頭不少!6層高的大樓頂層是可以容納100人的活動室;4樓和5樓分別是辦公室和 co-work space,供 incubatees 免費使用6個月;地下至3樓就租給其他初創企業。
進入了 D.Program 的 incubatees 除了有免費的工作空間和 mentorship 外,D.Camp 每個月都會舉辦 demo day,讓大家有充足的機會去介紹自己的產品和廣闊人際網絡。而且既然是由銀行創立,投資當然不少得!D.Program 中的初創企業有機會可以獲得 US$100-300k 的投資,都咪話唔大手筆!
D.Camp 現時只有些3-4間非韓國本土的初創企業進駐,證明都是比較偏向適合本土企業--well… 至少都叫做有呀!
參觀過這幾間中心後,發現大多主打協助韓國本土初創發展和打入國際市場,只有 GSC 是專注協助外國初創進軍韓國市場;而且最大的障礙是語言,雖然接待我們的負責人都能說流利英語,但當見到其中幾個團體連英文網站都沒有時,很難想像它們可以提供全面的英語支援。另外,這些中心最早都只是在2013年成立,證明初創發展在韓國的確只是起步不久,整個 eco-system 應該還有待發展,未必有如大家想像般成熟。
PS: 這只是我們今次參觀的幾個機構,相信首爾還有其他的 co-working space、incubators etc (香港都唔止咁少啦!) 等大家去發掘囉!
更多柏拉圖文章: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佈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裡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創夢擬斥109億洽購對手樂遊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內地數碼娛樂平台創夢天地(01119)正就收購競爭對手樂遊科技(01089)進行排他性磋商,洽購作價約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
- Posted December 7, 2019
- 0
-
美Uber性侵案 兩年近6000宗
Uber周五公布,2017年及2018年兩年,在美國收到5981宗性侵報告。不過對比Uber兩年間年在全美的載運次數約23億次,該公司聲稱載客而沒任何安全問題的比例高達99.9%。
- Posted December 7, 2019
- 0
-
馬雲當年拒孫正義注資3.9億 阿里創辦之初 嫌金額太巨大
軟銀主席孫正義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周五(6日)於東京大學出席一個論壇公開對談,馬雲憶述,孫正義最初試圖向阿里巴巴約3.9億港元,但被他拒絕了,因為金額太大。
- Posted December 7, 2019
- 0
-
fb控港商冒譚詠麟賣虛假廣告
Facebook在美國起訴一間香港廣告公司ILikeAd Media International,指控該公司利用藝人譚詠麟製造虛假fb廣告,誘騙用戶點擊安裝了惡意軟件的連結。
- Posted December 7, 2019
- 0
-
數碼港致力建構監管科技生態圈 助本地初創RISKflo開拓海外商機
金融業監管要求日益嚴格,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全球多國皆推動金融監管改革,而本地金融監管機構亦加強相關規定,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皆增加合規部門人手以應要求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印度如何培育企業家? (黃岳永)
如今印度已不單是全球外判中心,更培養出不少獨角獸,例如印度行動支付龍頭Paytm,出現短短幾年便改變了當地支付模式,創辦人Vijay Shekhar Sharma更表示下一步想擴展至美國。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亞馬遜印度首推 Echo便攜式喇叭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本周發布首款便攜式喇叭,內置4800mAh充電池,足以連續播放音樂10小時,支援約3萬種Alexa語音技能,並兼容數百種智能家居設備。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StartupBeat Video
物流格價平台 助個人中小企若需要寄件去海外, 通常惠顧國際物流公司, 但運單入場門檻較高, 不便中小企及個人用戶。本港初創 #Spaceship 設有格價服務, 用戶注冊後可預約寄件。今次請來兩位聯合創辦人 #黃錦熙 及 #林煥枝, 談談其市場定位及優勢。
由 StartUpBeat 發佈於 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