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FinTech行業成功秘訣(曹實)

By on December 30, 2016

本文作者曹實為CFA協會亞太區金融分析研究總監,為《信報》撰寫專欄「CFA投資視野

FinTech(金融科技)這一兩年在投資、人員、產品和影響方面迅速成長,然而FinTech行業的初創公司其實與其他行業同儕一樣脆弱。那麼,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中取得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呢?陸金所(Lu.co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計葵生(Gregory Gibb)日前在上海同我分享了他的觀點。

計葵生認為初創公司需具備3項條件:第一,需要大量的客戶;第二,需要大量資料;第三,需要很高的信用風險技能。他認同只有很少數小型初創公司可以發展成為FinTech大贏家的觀點,例如在P2P方面,計葵生說:「正常情況下應有數十家,但不會是幾百或幾千家。」

最大問題在數據方面,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在還款能力和意願等基礎數據,已能達到香港這樣成熟市場的70%至80%,這個系統有3億多中國消費者的數據,絕對是一種可以使用的預測工具。不過,就大多數初創公司而言,信用數據缺乏仍然是個嚴重問題,他們的數據既不及時,也不夠齊全。

內地還出現了很多第三方數據,如電子商務和移動通訊,計葵生認為,未必能依靠這類數據來作出信貸決策,「它有助更好地決策,但如果你只看電子商務數據,比如我知道約翰已在淘寶花費了5000元,並發現他喜歡買鞋子等,這實際上並不能幫我做決定。」

亞洲智能投顧進展遲緩

他對社交媒體數據有更正面的看法,認為一些企業依據微信等數據源,在預先篩選微信客戶、尋找借款人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顯然他們的信用模型把社交媒體數據和信用關聯在一起;計葵生指出這類模型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你還是要費很大周折才能真正做出預測。」智能投資顧問(robo advisor)是 FinTech 行業中,一個金融機構和創業公司近年互有得失的領域,而從地域而言,美國比起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發展快得多。

計葵生說:「我大約一年前就開始留意這方面,想知道最近機器人為什麼在美國變得那麼紅。它10年前為什麼紅不起來?我認為它大體存在兩個原因,一個是ETF市場正變得極有效,機器人的主要投資工具是ETF之間的配置;二是智慧手機的用戶介面讓人感覺非常舒服,能夠輕鬆進行資產配置。」

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智能投顧的進展相對遲緩。計葵生推測是因為市場缺少ETF基礎設施,沒有低成本優勢,加上投資者喜歡長期投資。他舉例說,有人測計投資者採用智能投顧,相對傳統渠道要取得成本優勢需要三四年時間才比較明顯,而在中國,基金的平均持有期是6周。

總之中美及亞洲其他國家在智能投顧發展道路上的區別是顯著的,這種區別不是偶然,市場的成熟度可能是個重大的決定因素。這種區別是很多FinTech企業應予重視的,因為一味照搬發達市場的經驗很可能事倍功半。

這兩年我參加過不少FinTech行業的活動,最近也開始CFA協會組織一些這方面的活動,例如「互聯網金融京港通」系列,這類活動和金融行業典型的活動明顯的區別是文化。金融業的研討會大多是在CBD的高檔酒店,參加者多是西裝筆挺的專業人士;而FinTech的活動常常是在一些我們不熟悉的場所舉行,參加者一般也是穿着隨便。

FinTech 創業企業的努力和活力都是其長處,但是很多企業缺乏客戶資源,以及金融業務和監管政策方面的知識。除了少數如BAT一類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多數FinTech企業的最佳前景很可能是與金融業機構合作,各取所長,但是合作的成功顯然需要雙方在文化上磨合。

與金融機構合作需文化磨合

計葵生對此深以為然:「我認為FinTech的答案其實是一個文化問題,你實際上需要兩種類型的人,你需要金融服務人士,他們擁有風險管理和產品設計等專業知識,洞曉法規,了解投資者的目標。此外,你還需要具有互聯網背景、了解網路世界運轉規則的人才,這包括客戶獲取、客戶管理和簡化產品。」

他回看陸金所的成長道路,「我們創辦陸金所時,Peter Ma曾說如果我剛設立了一個保險部門或銀行,那麼最難的就是招人,因此,他在這方面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我們從電子商務行業廣納賢士,又進入支付行業招攬人才。這些員工不戴領帶,而且愛穿短褲,重要的是你必須尋找一種方法以獲得專業知識,讓不同群體互動。」

最後我問他怎麼看金融機構和FinTech初創企業競爭的結局,他說:「最後成功的會有幾家初創公司,但也會有幾個傳統企業。」

 

更多曹實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