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機械化烏托邦 (葉輝)

By on December 23, 2016

本文作者葉輝,為《信報》撰寫專欄「生命通識

圖片來源:信報財經(路透社)

圖片來源:信報財經(路透社)

在往後的數十年,世界將逐漸演變為機械人國,大多數體力勞動者將被機械人所替代,貨櫃車,的士及各類車輛的司機、速遞員乃至飛機師,俱有可能被全能的自動駕駛運載工具所取代,醫生、律師、工程師、管理人員乃至專欄作者,亦逐漸由人工智能取而代之--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當人類成為多餘的存在,社會又會如何運轉?技術專家和經濟學家已跟此種擔憂鬥爭數十年了,在過去幾年,有一種觀念引起了人們普遍的興趣,包括一些正在構建由機械人主宰的未來世界的技術專家。阿爾拔.溫格(Albert Wenger)乃「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的倡導者之一, 正在撰寫一本相關著作;他指出:「幾百年來,人類世界都是圍繞着工作而建造起來的,如今要討論的不是經濟上的微調,而是有如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那麼巨大的徹底變革。」

孵化技術創業公司的Y Combinator公司總裁森.艾特曼(Sam Altman)打算為UBI的研究提供一些資助,他有此想法:已收到數千份研究資金的申請書;計劃在短期內篩選出最終項目資金的人選,而Y Combinator擬投入數以千萬計美元:他還表示,涉及問題範圍很廣泛,從最為實際的UBI需要花費多少資金,到有關人們在「後工作時代」(postwork age)生活動力與目標,都不免教人擔憂。

假使每個人都可以不用工作就取得收入,他們會如何打發多餘的時間?他們會虛度時光,還是努力追求更有意義的東西?他們會更有創業的慾望嗎?UBI會對經濟不平等產生什麼影響?又會否改變人們的心理和情緒?作為物種之一,世人需要受僱工作才感覺充實嗎?抑或那只是後工業化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習慣?

如果與一些對UBI感興趣的科技業人士交談,就會發現他們對這種理念的態度是真摯而成熟的;他們並不以自動化為恥,也不必懼怕,他們不認為UBI只是當下社會秩序的一種防禦,在他們看來,機械化與UBI可望取到更廣泛社會進展的一條路。

阿爾拔.溫格則指出,「我認為讓一個人花20年時間開貨櫃車,在美國各地來回跑,何嘗不是耽誤生命?那不是人類所追求的,那些司機並沒有善用大腦;機械化UBI可說是一種進步,可讓人類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去做更符合人類身份的事情。」機械化及智能化將可實現經濟盈餘,乃至在整體上能讓大部分人類免於勞作和受苦。

事實上,「鐵飯碗」式的養老金福利計劃如今正緩慢消失;據美國勞工統計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可享受此類養老金計劃的私營企業員工僅為18%,比起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的35%,幾乎下降了一半。

麻省理工學院老年研究中心(AgeLab)主任祖.科夫林(Joe Coughlin)指出:「看看人們如今有多少不同的選擇,比如說五年前,誰聽說過社交媒體分析師這份工作?」千禧一代卻會以另一種角度看問題,他們曾目睹父母輩被大企業裁員,對大企業的信任程度也比較低,那就涉「後工作時代」的考量了,對他們來說,機械人國會是遙遠的烏托邦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