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央建大數據中心助管治 憂為兩面刃 恐侵自由私隱

By on October 12, 2016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圖片:jitterbit.com

圖片:jitterbit.com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一次集體學習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雖然習聲稱利用互聯網是為了推進科學的政府決策、精準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更高效,不過當海量數據集中在公權力手中,更突顯大數據「兩面刃」的特性,刀口上的就是人民的自由與私隱。

這次集體學習主題是「網絡強國戰略」,新華社報道,習近平9日在主持學習時談到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加快用網絡資訊技術推進社會治理」,要求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至於國家大數據中心這個計劃,就要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進技術、業務、數據融合,並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斯諾登事件引以為鑑

對於政府掌握大數據以助社會治理,研究大數據分析的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系教授劉建南認為是大勢所趨。他以經濟活動為例,政府可透過大數據從資金流、物流、人流及訊息流觀察。日常例子包括資金流涉及支付寶等網上付款平台;從網民瀏覽什麼網頁,決定廣告種類,就是利用訊息流。

翻查國務院去年8月推出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曾提及政府推動大數據在公共服務、工業、農業、創新等範疇的利用,其中公共服務延展至電子病歷數據庫、社會保障大數據平台、終身電子學籍檔案、地震及測繪等跨部門、跨地域數據融合等各方面民生治理。

大數據用途廣泛,當然會引起個人資料被蒐集涉及的私隱問題,而國家大數據中心的「跨地域」、「跨部門」屬性,惹來監管憂慮。美國前情報人員斯諾登踢爆當局大舉蒐集國民資料,卻用於反恐以外的用途,不僅釀成國際醜聞,更大大傷害了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中國當局若想手握大數據,似乎亦要鑑此前車。

內地「監控等於一切」

事實上,國務院的綱要也有提到「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包括修訂政府訊息公開條例、明確政府統籌利用市場主體大數據的權限及範圍,又稱會研究推動網上個人資訊保護立法工作,加強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等,照顧民間對發展大數據治理的掛慮。

不過,基於中國政府政治凌駕司法的形象鮮明,專家對於以法律制衡大數據中心行為,均不抱太大信心。劉建南指出,在香港有法例保障個人私隱,嚴禁政府部門間共享市民資料,但內地部門對此或較無所謂,即使有法規監管,能否落實亦是問題。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亦認為問題癥結在於內地與香港及外國對私隱的思維並不一樣,內地「監控等於一切」,他並以早前國家網信辦發布規定要求保留App用戶60天「日誌信息」作例。

劉建南亦提到內地部門會監控論壇及刪帖,他認為輿情分析也是大數據作用之一,政府能夠據此理解社會,但不應用以打擊對手或對個人作政治懲罰,否則就是犧牲了人民的言論自由。

包括此次集體學習在內,習近平多次要求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及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這些表態一直被外界視為收緊網絡言論。中國積極推動大數據應用滲透社會各方面治理之中,國家大數據中心更以國家層面彙集訊息,惹起中國會否成為美國後第二個大數據世界的「老大哥」的疑慮。

撰文:曾曉玲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