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再工業化勿再落後形勢(張恒)

By on August 3, 2016

本文作者張恒為持續智庫成員,為《信報》撰寫專欄文章

維基百科圖片

智能眼鏡Google Glass內的重要組件微型顯示器,它是科大研發,因港商不識貨,研發團隊尋找投資不果,最終由台灣奇景光電(Himax)投得(維基百科圖片

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今年4月舉行,48個獎項中香港獨得5個,而最高榮譽大獎更由浸會大學發明的超硬抗刮強韌薄膜技術取得。作為只佔全球人口0.1%的城市,香港能夠在這個全球最大型的創新發明展中獲取佳績,證明香港科研人才絕對不缺,並且他們的才智能夠取得非常出色的研究成果。

創科研究需中下游銜接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曾表示,香港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成果往往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正面而深遠的影響。然而,由於目前香港缺乏有效的機制和政策,支持創科研究的上中下游銜接,令上游的研究成果難以轉化應用和生產,白白浪費。

《信報》8月1日以「申請專利難倒教授」為題,指香港的大學因為制度問題,令許多科研成果無法轉化成商品,吸引商界投資。《信報月刊》去年5月封面報道「香港頻走寶 科研不結果」,列出不少「走寶」例子,包括智能眼鏡Google Glass內的重要組件微型顯示器,它是科大研發,因港商不識貨,研發團隊尋找投資不果,最終由台灣奇景光電(Himax)投得,並在科大研究上發展出用於Google Glass的0.25吋微型顯示推動器,奇景光電更獲Google入股。

另一個例子是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許樹源博士,他於1999年研究的無線充電技術獲世界各地廣泛應用,Qi(氣)更成為無線充電國際標準。然而,許樹源的科研要再花十餘年時間待確立一個國際標準,至2006年才獲得三星、飛利浦、Nokia等青睞,把無線充電技術用作生產充電器,家居和旅行再毋須帶備不同的充電器和充電線。萬能無線充電板的推出,除了帶來便利外,也可以大大減少環境污染。許教授等待10年時間沒有收入,香港許多廠家都不願投資。

提出上述兩個例子,為了說明很多科研經費不是單靠政府,還要靠業界;而業界是否願意投入,到頭來也要政府鼓勵。

欠缺中長遠措施

政府雖然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宣布投放合共超過180億元在多項一次性的基金、基建及財政支援計劃,鼓勵創新科技發展和應用之間加強銜接,以推動「工業4.0」的發展,讓香港得以踏上「再工業化」之路;可是,並未見政府提出長遠的相關政策。

根據立法會今年3月出版的《研究簡報》,鄰近的新加坡和南韓分別制定未來5年推動研發活動的路線圖,藉提供特別稅務優惠和資助,積極支援企業的研發工作,推動創新科技業的發展。

新加坡早於1991年提出首個5年科技計劃,至今年1月當局公布最新的《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把未來5年的科技研究預算由首個5年科技計劃的20億新加坡元(約116億港元),大幅提升至190億新加坡元(約1070億港元)。新加坡政府同時提出為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行業(例如高新製造業、生物醫學科學等),設立特定的稅務優惠和資助,其中稅收抵免更涵蓋與創新活動間接有關的開支,包括員工培訓和註冊知識產權等。

南韓的科研政策也協助國家經濟提升,當地政府在2013年6月公布的《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訂定了2013至2017年政府支援創新科技研發的策略,包括提高政府在研發方面的投資、發展國家層面的策略性科技、提高基本研究的經費、加強對中小企的科技援助,以及創造更與創新科技有關的職位。

新加坡和南韓積極支援創新科技業的發展,務使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反觀香港,雖然政府近年經常提及發展「工業4.0」的方向,但至今仍未接納業界的建議,例如香港工業總會建議稅務優惠:容許企業在研發的開支享受三倍扣稅,或為微利企業訂立較低的利得稅稅率。

美中兩國重視製造業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年推出多項措施,吸引美國製造業回流,不少經濟學者相信美國很快會重拾世界工廠地位;同一時間中國於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訂出10年後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的發展藍圖。

製造業甚或工業將成為各國推動經濟的新動力,香港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於全球製造業曾經叱吒一時,後來才致力發展為國際商貿和金融中心;既然香港有工業底子,應該藉着推動本地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把握「再工業化」的黃金機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化下的競爭力。

持續智庫早前以「香港製造」為題,舉辦晚餐演講,邀請兩位年輕工業家分享他們實踐「再工業化」的經驗。從TML Apparel Ltd.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張益麟先生,以及萬希泉鐘錶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董事長沈慧林先生的分享,與會者同意香港除了在創新科技方面具有優勢,更擁有不少富創意和市場觸覺的年輕人。

只要當局能夠從政策上支援官產學研的結合、為業界提供長遠、清晰的發展空間、重塑重視工業的社會氛圍,將有助吸引這些人才投身工業,一同為重現「香港製造」的品牌而努力。

更多張恒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