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智能專屬教練 三個月見效果(劉妙賢)

By on April 20, 2016

本文作者劉妙賢為《信報》撰寫專欄「 活用科技

Sony SmartBand 2智能手帶可以自動監察活動,如步行、跑步等,並隨著每項活動反映用家心跳率。

Sony SmartBand 2智能手帶可以自動監察活動,如步行、跑步等,並隨著每項活動反映用家心跳率。

在這個世代凡事要講Package,即使在智能運動配件世界也不例外,智能運動手帶功能一再推陳出新,無論是大品牌的Sony、HTC,或是專業運動手帶的Fitbit、Misfit等均有新作推出,但也離不開睡眠、活動紀錄測量之基本功能。

幸好在Package的整體概念下,智能手帶可配合專屬應用程式使用,在手機上查看數據紀錄,現在來個進階版本,再將健身應用程式融入其中,如FitStar Personal Trainer、NIKE+ TRAINING CLUB等,活用數據作綜合分析,以提升運動效果,將日常紀錄進階至專業運動方向,專屬智能教練唾手可得。

公布成果

專屬智能教練智能手帶,如Fitbit Alta、Sony SmartBand2等均有檢視步數、睡眠狀況、運動量、心跳率等生活追蹤紀錄的功能,以越野跑跑手兼Waterfall Sports & Wellness GPT教練黃浩輝所見:「兩三年前開始興起智能手帶,初時見好多行家都會用,現在有玩運動、健身的都會買。」

智能手帶的數據紀錄功能不用多說,另一賣點當然是將有血有淚的運動成果公布於社交媒體之上,由一個Like帶來的獲肯定之成功感, 足以令人上癮。就像Fitbit Alta的數據,可以自行在手機update,也順道在社交媒體、相關網頁中顯示出來,「放工後去跑步,沖涼換好衫出來,已見到有人like個紀錄。」

猶記得在這些科技產品未面世前,非專業運動員要得知訓練效果又談何容易,全以感覺行先,或是聽從經驗豐富的前輩心得,更談不上考慮個人條件。要知道運動效能提升是一門複雜的學問,牽涉了心跳率等考量,「有時break though了,亦可能只是操過頭,未必是好事,甚至帶來反效果。」

他解說道︰「若見身體未回復,不能強行訓練,最明顯是resting heart rate快了,平時多是四十頭,突然變成四十尾,就要提醒自己休息。」多得智能手帶,讓他對自己的體能了解得很,如現刻正處於訓練巔峰期,運動量和強度都要提升,其中一個標準是跑一圈運動場,400米要在分半鐘內完成等。

對於尚未開展運動大計之士來說,光拿着一堆生活紀錄數字是沒有意思的,而打着智能教練旗號的運動訓練應用程式便應運而生。

FitStar Personal Trainer便是其一,利用視像,透過流動裝置進行個人化的體重運動訓練, 先在程式中輸入體重、身高、體能狀況等基本資料,再根據強身、纖體、日常操練,以及鼓勵運動的4大類來度身打造個人運動方案,亦有針對性課程如「10分鐘腹肌」、「7分鐘鍛煉」等。

不受時限

最大特點是程式中每個訓練項目均有短片真人示範,點出正確姿勢注意之處,還規定了運動量,實行自己做自己教練,而且不受時間限制,即使周圍飛的大忙人也沒有藉口逃避運動。

別以為運動訓練應用程式只着眼於運動新手,黃浩輝說:「返工時不斷用腦,已經好累,難得在午飯時間做運動,打開個App,找半小時的training項目就可以,程式已經選好幾組不同的活動訓練,跟着指示完成就可以。」

他建議運動新手可由15分鐘訓練開始,利用程式的Programs功能,根據個人條件而設定心肺功能、腳部、上身和手臂、腰部等方面的訓練目標,正如為了迎接夏日,他見不少女士以穿比堅尼show腹肌為目標,「10分鐘腹肌」的訓練方案便正中下懷,他笑說專注而正確的訓練,三個多月的收腹訓練大都可見效果。

雖說智能手帶、運動訓練應用程式不能代替專業教練,但對於準備加入運動行列之士,或是運動達人來說,可以自行比較前後紀錄,當實實在在看到進步時,這種成功感便成為堅持運動訓練的強大動力。

band 20apr

撰文:劉妙賢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