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阿里印度必勝法(高天佑)

By on April 5, 2016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被譽為「印度鄧小平」的莫迪(維基百科圖片)

被譽為「印度鄧小平」的莫迪(維基百科圖片)

不過,自從被譽為「印度鄧小平」的莫迪(Narendra Modi)於2014年就任總理後,當地政府銳意加強基建和放寬政策,讓科網市場飛躍式成長。摩根士丹利早前的報告指出,印度目前每秒鐘都有3個人成為網民,總網民達到4億,按用戶量計已是全球第二大科網市場(僅次於中國的7億),不過互聯網普及率仍僅為32%(中國已達49%),意味潛力巨大。該行估計,在4年後的2020年,印度互聯網普及率將飆升至59%;電商規模達1590億美元,較去年急增13倍。

市場複雜 外商易水土不服

一個如此高速爆發的巨型市場,當然備受各方垂涎。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創辦人兼CEO貝索斯(Jeff Bezos)本年初便揚言,將不惜一切代價進軍印度,又預計印度可在10年內成為該巨擘繼美國後的第二大市場。有趣的是,貝索斯這番預言等於在有意無意間忽略了中國市場,或許因為亞馬遜進軍中國滑鐵盧,不想再提傷心史;從另一角度看,這亦意味亞馬遜在錯失了中國市場之後,不容再在印度失利。

然而,正如亞馬遜在中國水土不服,印度由於族群多元及盛行地方主義,市場複雜程度不亞於中國,對於外商肯定是巨大挑戰。因此除了像亞馬遜般扮演「過江龍」、直接進軍當地市場外,另一種染指這塊肥肉的方式,便是押注於當地的「地頭蟲」科網新星,務求槓桿式坐享其成、間接受惠。

按交易額計,印度市場三大電商集團依次為Flipkart、Snapdeal及亞馬遜,去年市佔率分別為44%、32%及15%;當中除了亞馬遜外,前兩者皆為「地頭蟲」,合佔76%市場,擁壓倒性優勢,令人想起中國的BAT。而阿里去年已斥資約2億美元入股Snapdeal,近日又盛傳將動用約10億美元參股Flipkart;此外,阿里去年還以約5億美元,入股印度最大電子支付公司Paytm。

換言之,阿里可望在印度三家最大「地膽」科網企業佔有股權,等於「大包圍」式落注。由於這三家公司都尚未IPO上市,未有披露阿里入股的持股比率,不過可預期只是作為少數股東。這操作方程式令人聯想起日本軟庫(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十多年前在中國做的事情,這位日本第二大富豪早已明白,很難在中國跟「地頭蟲」硬撼,於是他索性恃着軟庫財力豐厚,大撒魚網入股當時冒起的大批中國科網企業,包括阿里、新浪、網易、當當網和人人網等。

漁翁撒網 押注「地膽」

十多年後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阿里財雄勢大,市值達1.6萬億港元,手握巨額現金,可扮演軟庫當年的角色,漁翁撒網式入股印度的科網新星。當然,這一招可說「有辣有唔辣」,壞處是只能作為被動的財務或戰略投資者,佔少數股權,難以「贏到盡」,亦無話事權主導發展,更無可避免會有押錯注風險,十注中可能有一半血本無歸;但好處是慳水慳力,毋須踩進不熟悉的地頭,在人家的主場跟「地膽」廝殺,同時可避免錯失印度這個爆發中的市場,能確保有很大機會收到派彩,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之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