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大數據破綻在倫理(算者)

By on March 23, 2016

本文作者算者為資深數據人,深信廟算者小勝,不算不勝,為《信報》撰寫「數據人語」專欄

pixabay 圖片

pixabay 圖片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早前發現當地最大移動營運商Verizon的無線部門侵犯了用戶隱私,該公司在用戶的流量裏植入了特殊的追蹤碼(又名為super cookie),用於鑑別消費者的獨特消費行徑,隨後並提供相關數據給外部廣告商作針對性的廣告,因此FCC認為Verizon的行為違反了網路透明性規範。這個案例讓我們深思,數據安全的邊界在哪?它其實還是相當模糊的!

筆者上周在北京出席一個論壇,被問到關於個人敏感性數據是否會被濫用。我覺得在相關法律未健全之前,還須鼓勵企業對社會負上應有的倫理道德責任;要讓大數據健康成長,行業必須先自律起來。老實講,今天的企業在使用大數據作行銷時,確實不容易把握這個尺度。當企業面對自身業務壓力,如何能防止過度使用大數據?我捫心自問,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大數據的價值來自連接,但問題也來自這裏。

然而,對於數據安全問題,大家一定要謹慎,不能把它簡單化和一刀切。不論是站在個人立場,還是作為組織機構,我們其實亦面對社會倫理範疇的問題。哪些事可為?哪些不可為?相比起在總體層面上處理客戶群的資訊,若是站在客戶個人層面上,或是針對既定範圍內的某些客戶,在何種程度上使用個人資訊是可以接受呢?哪些個人資訊的儲存可以用明文?哪些要加密?哪些資訊根本就不適合留存?什麼情況下可以交叉參照一名消費者散落在各處的資訊?

舉例說,如果我訂了一張明天去香港的機票,這資訊跟我的酒店歷史紀錄關聯起來,3秒後我的手機就收到某酒店offer的八折預訂推廣。這對於我作為消費者是否合理呢?

資訊交叉使用惹爭議

如果退一步,把一批曾到訪香港的遊客,分成一些小群組,批量給予某群組八折資訊,會不會好一點?

現今數據倫理這個話題,基本上被大數據行業所忽略、迴避和否認。忽略的原因就是害怕——害怕一檢查就露出破綻,害怕倫理會扼殺創新,害怕倫理問題太過棘手而無從解決。

更多算者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