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人共用 租而不買(占飛)

By on October 9, 2015

本文作者占飛,為《信報》撰寫專欄「忽然文化

Uber非常不受的士司機的歡迎,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的士業的抗議,但乘客態度卻剛剛相反,非常喜歡Uber。

Uber非常不受的士司機的歡迎,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的士業的抗議,但乘客態度卻剛剛相反,非常喜歡Uber。

「共用經濟」(Sharing Economy)又稱「分享經濟學」,如今大行其道,優步(Uber)與空中住宿(Airbnb)在世界各地顛覆了世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汽車和房子從私產變成了公產,所倡導的正是「租」而不「買」,資產概念從此要重新定義了。

所謂「共用經濟」,就是將私有的閒置資產賦予有效的社會化應用,透過普及化的網絡平台得以日趨普及,從此顛覆了供求關係,私有物品變成了共用服務。其實此一概念源於37年前,由兩位美國社會學教授的論文所提出──費爾遜(Marcus Felson)與史帕思(Joel Spaeth)於1978年共撰論文,題為〈社群結構與協作消費〉(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其時兩人大概不會料到,共用概念在37年後會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在美國,不少有識之士都在探求共用概念的本質,比如美國網上租車公司Zipcar創始人蔡斯(Robin Chase)早前就著有一本書,名為PInc Peers,中譯大意為《人人共用》,此書探究如何構建共用經濟,試圖描繪一種時代精神:過剩產能、網絡平台與不同個體勢必形成嶄新的共用模式,從而在資源分配不均的世界裏,創造出人人受惠的經濟效益。

新一代夢想

《時代》周刊曾指出,在共用經濟中,大約活躍着一萬間網絡企業,可共用的物品乃至概念多不勝數,包括物業、資源、時間、數據及技術,因此對傳統產業及整個社會而言,都形成了大挑戰。

最早接受「共用經濟」概念的無疑是新一代,此所以Zipcar三分之二的會員年齡在35歲以下;那是新一代的夢想,鍾情於「共用經濟」乃由於其門檻較低,他們更鍾情於綠色旅遊,Zipcar廣告教人會心微笑:「一年有350個小時做愛,卻要花420個小時找車位,到底是哪裏出錯了?」新一代的消費特點在於體驗,共用經濟正好讓他們即時體驗;用多少就付多少,此所以只「租」不「買」。

蔡斯在此書寫道:「我們需要建立新的社會機制,以使新平台經濟學的收益普及化──甚至分配給每個人一個基本的收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社會後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新一代都嚮往這樣的生活方式:駕着自己的「優步」出門,載幾個附近的乘客,回到住宅兼辦公室做一點兼職,在度假時,把房子以「空中住宿」租出,那就是共用經濟目下的消費方式。

早在1994年,《連線》(Wired)雜誌創辦人奇雲基利(Kevin Kelly)就著有一本書,名為《失控》(Out of Control),副題是「機械、社會系統與經濟世界的新生物學」(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他早前應邀到廣州演說,重申「新生物學」的觀點:未來經濟乃一種需求經濟,而非講求擁有:擁有的物品還得要設法儲存、保管,所以擁有不是優勢了,在數碼世界,可用性比擁有權更重要。

新概念湧現

奇雲基利有此說法:共用是什麼?是去中心化的經濟觀念,共同經濟已發生並必是重要的長期趨勢。是的,優步乃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企業,但卻沒有汽車;臉書(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媒體企業,卻從不創造任何內容;而「空中住宿」是最大的旅行住宿租賃企業,卻沒有任何房產──在在說明了一個事實:擁有權不再重要,使用權才是王道。

這個資源分配不均的世界,或如奇雲基利所言,共用或分享的物品愈多,產品和服務就愈好, 皆因那是一種慷慨的好客之道,猶如打開大門,對別人的參與無任歡迎。

他認為共用經濟才剛剛開始,能共同或分享的物品和概念實在太多了,那就是未來世界的大趨勢,比如時下大熱的「互聯網附加概念」(Internet Plus)勢將對每一個行業產生顛覆作用。

奇雲基利從而指出,目下的世界還只是網絡新紀元的初始階段而已,往後的20年至30年,「互聯網附加概念」將促使大量新概念湧現,這勢必對全球的任何一個行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乃至顛覆;他認為以中國龐大網絡人口觀之,未來必然會成為「互聯網附加概念」的一個重心所在,在中國所發生的變化,恐怕與矽谷的變化同樣重要。

奇雲基利認為中國未來會成為「互聯網附加概念」的重心之一,與矽谷同樣重要。(圖片來源:奇雲基利個人網頁)

奇雲基利認為中國未來會成為「互聯網附加概念」的重心之一,與矽谷同樣重要。(圖片來源:奇雲基利個人網頁)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