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珠江三角洲:新崛起的中國「矽谷」(王冬勝)

By on October 9, 2015

本文作者王冬勝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宏觀遠瞻

隨着工業增長速度日漸放緩,廣東的珠三角再次重塑自身,轉而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科技和服務業。(網上圖片)

隨着工業增長速度日漸放緩,廣東的珠三角再次重塑自身,轉而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科技和服務業。(網上圖片)

中國的珠江三角洲曾一度被稱為「世界工廠」,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把珠江三角洲稱之為「中國矽谷三角洲」也許更為貼切,因為這裏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高科技與創新中心。

過去35年來,珠三角所在的廣東省一直處於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大前方。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對外貿易,引入外商投資。自那時起,位於珠江口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地都從最初的小鎮轉變為工業化龍頭城市,成為全球服裝、玩具、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的生產基地。

如今,隨着工資水平不斷上升,工業增長速度日漸放緩,廣東的珠三角再次重塑自身,轉而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科技和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階梯奮力向上攀升,並再一次走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前方。

十多年內成功轉型

在僅僅十多年內,珠三角地區已經誕生了眾多全球大型的高科技公司。華為和中興都是員工規模達數萬人的大型通訊設備製造商,它們均在深圳設置總部。聯想(00992)、TCL、比亞迪(01211)、蘋果、IBM、飛利浦、華大基因、朗訊和奧林巴斯也在珠三角設立了製造基地和研發設計中心。

廣東省的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如今已超過印尼。同時,珠三角地區中的多個城市也正成為高科技、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心。以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型城市深圳為例【註1】,深圳已經成為高科技硬件行業的「矽谷」。這裏滙聚了通訊設備、訊息技術、生物科技、製藥、電腦製造、智能手錶和遙控飛行器等產業。充足的工程技術人才,迅捷的物流配套,加上大量的研發投入,令原型設計能快速轉化為產品。

2013年,深圳的研發支出達580億元人民幣,佔全市GDP的4%,居中國內地所有城市之首。2013年,深圳生產的高科技產品總價值達1.4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9.3%,佔工業企業總產值的50.4%【註2】。

很多位於深圳的高科技巨頭也將很大部分的利潤投入研發。去年,單是華為的研發支出就高達408億元人民幣,佔其營業額的14.2%。華為的研發人員多達7.6萬名,佔其員工總數的大約一半【註3:Huawei annual report】。

深圳和整個珠三角地區已經發展成為先進製造業的生態圈,大量工廠相互配套,把整個地區變成為許多高科技和創新項目的一站式平台。

政府引領產業提升

珠三角的轉型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中國宣布了「中國製造2025」政策,其目標是推動IT、機械人、航天裝備、鐵路、電動汽車和其他先進工業的發展,幫助中國經濟走出從前快速增長所依賴的低價值製造模式。

廣東省政府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發布了《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同樣希望推動本地企業積極創新,發展尖端高附加值產業,幫助它們提高製造能力,培育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品牌【註4】。

面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廣東的製造業依然大力投資,開發機械人及其他自動化設備。廣東省政府已宣布,將在今後三年投入9430億元人民幣改造生產線,用機械人逐步取代勞動力,並計劃到2020年讓工廠的自動化生產水平達到80%【註5】。

去年,廣東省政府制定了超過6720億元人民幣的預算,計劃在今後五年內投入開發農村地區,幫助勞動密集型製造產業從城市轉移至農村【註6】。該計劃的目的是為日漸擠擁的珠三角釋放空間,幫助當地製造企業繼續向價值鏈的上游邁進。

珠三角正邁向高科技製造、服務和創新領域,而香港在整個轉型過程中也擔當重要角色。曾經有很多年,香港一直是廣東的「櫥窗」,中國內地製造的產品都通過香港這個地方,運送及發售到全球各地。近年來,這種關係發生了變化──從單向輸出變成了雙向互動。

港迎合改變前景廣闊

對於珠三角而言,能與香港這個環球金融中心為鄰,令騰訊(00700)等很多內地企業獲得了融資優勢,它們有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也有初創企業獲得了私募基金的支持。

在人才方面,每年有大量的內地學生來港攻讀大學,畢業後再返回僅相距20或30公里的珠三角地區工作或創業,還有很多學生會利用香港的研究資源,掌握重要的創業知識,並積累工作經驗,然後再回內地一展身手。

隨着珠三角從低技術含量的製造業轉型為高科技製造,人才資源的培養也變得非常關鍵,豐富的人才資源能讓珠三角引領中國經濟轉型,實現以消費拉動的可持續增長。與此同時,珠三角的發展將為本港帶來更加廣闊的經濟發展前景,鞏固其作為中國知識中心的地位,而這種關係只會日益加深,為雙方帶來一個共贏的局面。

 

 

更多王冬勝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