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網軍扭轉電視市場(莫乃光)

By on September 14, 2015

本文作者莫乃光為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為《信報》撰寫專欄「專業為公」

Netflix Facebook圖片

Netflix Facebook圖片

連月來電視市場連番傳出轟動消息,樂視收購now的英超轉播權;美國網絡電視龍頭Netflix明年進軍本港;永升預備斥資逾41億申請牌照;牌照僅餘半年的亞視宣布覓得白武士,將投資100億元,並再申請牌照。網絡電視大舉進軍香港,本地財團有意申辦電視台,短期而言,一台獨大的情況雖仍難以扭轉,但可預見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

根據4月港視發牌司法覆核案件判辭,當年行會討論牌照申請時,特首曾指因為免費電視市場無法容納5個電視台,有可能出現割喉式競爭,影響節目質素,甚至令一間或以上電視台倒閉,完全開放市場未必對競爭有好處,行會因而決定「循序漸進」,不發出多於兩個牌照。然而,網絡電視和投資者加入,令市民選擇愈來愈多,推動市場競爭。

除非通訊局事先批准,免費電視的持牌人必須符合居港規定、真正在香港控制、管理和符合適當人選的規定,因此亞視的股權交易仍須通訊事務管理局審批。當年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前廣播事務管理局主動調查亞視,結果報告指出多個有關王征參與亞視日常管理事例,認為王征實際上控制亞視,因此認定時任執行董事的盛品儒容許王征在亞視行使他的職權,已不再是《廣播條例》中所指的「適當人選」。經過一番擾攘,亞視再次改朝換代。

亞視過去數次易手,投資者和持牌人的背景曾有爭議,當年王征在幕後實際掌權的情況會否再次出現、亞視會否愈染愈紅,也是公眾關心的問題。經歷長時間的不明朗,今次有新內地投資者入主亞視,仍未知當局會否批准這宗「已經完成」的交易。早於港視發牌風波,社會已察覺審批免費電視牌照行政長官會同行會權力之大,源於港英時代政府嚴控本地廣播,以及保持大氣電波的使用以本地出發。雖然《廣播條例》有不少檢討空間,但至少有關「通常居港」等合適人選的規定,仍有存在的需要。

從創意產業長期發展的角度而言,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長遠而言會否有足夠發展空間。一方面,網絡電視興起,令觀眾更容易可以合法地收看外地節目和電視劇;另一方面,到底新的免費電視投資者製作節目有多少會為迎合內地市場?

觀乎亞視過去每次的投資大計,都是引入內地劇集、本地製作只限於清談節目,難以發展本地的創意工業。亞視最近聲稱日後會新增大量全新節目製作,希望不是又把十多年前的舊作當新劇首播。

香港免費電視的觀眾群已非年輕一族,他們未來會否改變習慣選擇網絡電視,挑戰能夠「入屋」的大台和新電視台?新投資者/電視台會否製作適合港人口味的節目,還是會如無綫電視一樣選擇合拍模式,北望神州?香港電視的劇集曾一度帶起「撐本地劇」的熱潮,但只靠網絡,始終難以支撐。筆者希望網絡電視和科技進步,能改變觀眾收看電視的習慣;而審批牌照和內容管制亦是時候檢討,令香港觀眾可以有真正的選擇。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