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內地Startup融資額被質疑造假

By on September 8, 2015
eleme 8sep

餓了麼官網圖片

內地外賣O2O平台餓了麼近日被質疑融資額造假,餓了麼披露獲得F輪6.3億美元的融資,外媒VentureBeat引述相關知情人士說法稱,餓了麼實際融資額少於4億美元,遠低於其宣稱的6.3億美元。而其實際估值為15億美元,也不是宣稱的30億美元。

餓了麼否認指控,但餓了麼此輪融資的財務顧問華興資本,則向媒體撤回發布的稿件,在原新聞稿的標題和正文中將「F輪6.3億美元」補充完整為「F輪系列6.3億美元」。

有內地媒體質疑,先是「F輪融資」變成「F輪系列融資」,如今融資「完成」又變成「仍在開放進行中」,餓了麼在措辭上的變化,是想表達怎樣的含義?

按《虎嗅網》的解釋

就是某家公司在完成X輪後的短期內(通常不超過半年),按照統一估值進行連續融資。比如,常見的系列融資代號:A+、A++。

“系列”融資區別于天使輪與A輪之間的Pre—A,後者多是公司前景不明,估值達不到A輪的預期,投資方與被投資方雙方達成的一種默契。而後者以多方投資機構各自的投資合同簽訂時間分時間節點完成,期間不排斥新近投資者,此類做法往往用於資金需求量大,融資金額高的情況。

香港網絡大典圖片

香港網絡大典圖片

八成創業者報大數

較早前,《騰訊科技》專題報道內地八成創業者的融資額報大數,引述多名創業者指,「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人民幣變美元,融資金額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據業績情況分階段到位的投資變成一次性融資更是普遍做法。」

多位投資圈人士稱內地科技公司中實際融資額能達到1億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輪融資真達到1億人民幣的公司2015年也很難超過15家——事實上,據《騰訊科技》統計,目前A輪對外宣稱融資億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有些甚至連投資方都沒有公佈。。

「融資金額數字後面多加一個零,把單位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或者直接誇大三五倍,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資人表示。

「如果一個看起來不是特別優質的項目融到了比較好的價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資本創始人鄧海韜直言。

房司令CEO吳超告訴《騰訊科技》,目前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額,三五倍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很多公司會在真實融資額的基礎上直接乘以10倍。

上市前難以追查

在創業階段,由於融資協議的保密性,虛報融資的創業公司幾乎不用擔心謊言被赤裸裸地揭穿。但是發展到上市階段,尤其是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書披露的真實融資資料,往往就是「國王的新衣」被揭開的時候。

比較知名的案例是團購網站窩窩團,招股書曝光的融資額是此前公佈資料的1/4,對外宣稱的金額是2億美元,但上市披露僅5千萬美元。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表示,「不過,融資構成很複雜,除了現金投資之外,還涉及資源作價、債轉股、股權激勵等不同的融資條約,而且投資到賬形式也有很多種,外界很難確切地知道真實融資額。即便是財報披露,也只是披露了現金而已,資源作價等其他方面依舊是未知狀態。」

但對於那些已經上市公司而言,通過虛報融資已得到甜頭,在這個階段虛報融資被曝光,對公司發展已無大的影響。

投資者縱容造假現象

一位匿名投資人士表示,80%以上的投資機構在投了新項目後,會希望存在部分融資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於下一輪融資時獲得更多利益,因此對創業公司融資虛報現象三緘其口。

融資造假成為普遍現象的政策漏洞在於,創業融資披露缺乏有效監管。媒體難以對融資額度、銷售業績進行核實,國家對創業企業的資訊披露也沒有規定。此外,虛報融資難以停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為其成為創業公司打擊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

梅花創投合夥人吳世春、金沙江創投投資副總裁羅斌、長石資本管理合夥人李侃等人此前都對《騰訊科技》表示,資本市場的動盪意味著融資的寒冬期到來,處於B輪和C輪融資階段的公司最危險,很可能因為資金短缺會出現死亡潮。

創業公司通過虛報融資,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個誇張的地步,在融資趨緊、投資人愈加謹慎的趨勢下,如果公司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恐怕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資本冷卻階段,那些融資和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很可能成為首先被擠出的泡沫。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