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股暴跌對港金融科技啟示(譚嘉因)

By on September 8, 2015

本文作者譚嘉因為香港科大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解牛集

FINTECH 8SEP

信報資料圖片(黃潤根 攝)

中國股市近期的暴跌令人矚目。觸發暴跌的因素,有場外配資問題,包括利用P2P(peer to peer lending)網上借貸進行高槓桿投機活動,當股市開始急跌,迅即觸發大規模強制性「平倉」,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令跌勢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中國股市急升暴跌的原因眾說紛紜,在某程度上卻反映了當代金融科技(Fintech)與監管之間所出現的發展步伐不一致問題。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收集、處理及分析數據的能力不斷提升,足以改變傳統金融市場運作的模式,但監管工作卻遠追不上科技的發展,形成發展落差。

四大應用步伐落後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金融科技的發展尤為重要。今年3月底,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成立一個金融科技督導小組,就發展及推動香港成為金融科技中心,向政府提供建議。筆者相信,資訊科技對當代人的生活滲透已然無遠弗屆,因而像P2P融資平台及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程式交易,以至虛擬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等的創新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故此,讓公眾包括小投資者對金融科技多一些了解,也有一定的迫切需要。

筆者首先從目前流行的金融科技應用環節作介紹,當中包括:

一、P2P借貸平台;二、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三、電腦程式買賣;四、虛擬貨幣。

上述四種金融科技的應用,在世界多個主要金融中心已相當普遍。譬如,北美甚至內地P2P借貸平台便十分活躍,但香港的發展步伐則相對落後,這正正是我們值得檢視的地方。

由於內地P2P借貸平台近年急速發展,借貸活動也在近日的股市大跌中,暴露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紕漏──監管落後於科技進展的普遍問題。

建立完善監管制度

事實上,金融科技的應用,關鍵並不在科技本身,反而在於監管工作,包括監管框架的形成和完善,並且對科技進步能夠同步起到有效和對口的監督作用。因為很多科技其實已很成熟,而電腦運算速度與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只有具備財務實力的機構投資者,才有能力購置和使用高速電腦進行程式買賣的模型計算,然而如今因電腦運算硬件成本十分便宜,財力規模較小的投資機構,只要制定出一個有效的程式交易計算模型,便可以在市場上「決勝千里」。

回過頭來看互聯網金融。P2P網絡借貸平台及眾籌融資在英美等國家已經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在香港卻未見起色。這種新型的理財模式逐漸被身處網絡時代的公眾所接受,亦對銀行傳統的個人借貸業務形成挑戰。

一方面,在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下,透過P2P借出款項者能夠增加資產的收益;另一方面,借款人則可以利用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而貸款利息可能遠低於傳統的私人借貸,可以說完全迎合網絡時代的生活模式。例如首間在美國上市的P2P公司 LendingClub平均借貸額是1.5萬美元及年利率13.4厘,而放貸人的收益是5厘至9厘。

簡單來說,P2P網絡借貸平台這個金融服務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其實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C2C(Consumer To Consumer)信貸模式。在借貸過程中,資料、資金、合約、手續等全部都通過網絡實現。很明顯,這種商業模式能大大減低運營成本,是未來金融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眾籌體現社會開放

至於眾籌(crowd funding),顧名思義,是指大眾籌資,是一種「預消費」模式,利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公眾募集項目(Project)資金。眾籌利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Social Media) 的傳播特性,讓小企業業主、個別藝術從業員以至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援,進而籌獲所需的資金以作發展。根據網站Businessloans.com的報道,在2014年,全球透過眾籌平台集資超過650億美元及增加27萬職位。

相對於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不僅更為開放,而且能否獲得資金,也並非以項目的商業價值作為唯一標準。只要是公眾接受,便可以通過眾籌方式,獲得專案啟動的首筆資金。一般來說,首次籌資的規模都不會很大,為小本經營或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會,體現網絡時代社會更大的開放性。在美國,Kickstarter是一間規模較大的眾籌平台。透過Kickstarter集資的項目超過9萬個,而總投資金額接近 19億美元。當然並非每個項目都會成功。根據Kickstarter的報道,成功率是37%。在香港,公開集資是受監管的,個人及公司並不可以隨意向公眾集資。

至於投資者更關注的焦點,無疑是所謂的程式化交易。今次中國證監會徹查牽涉大規模沽售A股的程式買賣,令人對程式買賣活動再投以注意目光。

程式交易與「丁蟹效應」

事實上,過去這種電腦交易模型與當今的模型最大的區別,在於電腦運算速度突飛猛進,能夠輕易把更多可能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納入計算模型當中。

換言之,在當今大數據年代,電腦可以進行高速搜索,並且把所找到影響股市升跌的全部相關資訊納入計算模型中。譬如,假若遠至非洲某國的氣候變化,與某股市的升跌有一定關聯,模型亦可以把這個因素計算在內。

再以香港人熟悉的股市「丁蟹效應」來說吧。藝人鄭少秋演出的電視劇《大時代》中,主角丁蟹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每當此電視劇或其他由鄭少秋主演的劇集一重播,股市便出現大跌。如果投資者真的相信「丁蟹效應」,買賣程式的計算模型也可以把這項因素納入其中,加以運算,得出從這效應產生的買賣訊號。

虛擬幣改變支付系統

另一方面,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虛擬貨幣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2009年誕生的比特幣就是其一,這種虛擬貨幣是通過密碼編碼,在複雜演算法的大量計算下所產生的虛擬貨幣,並一度引起全球關注熱潮。

簡單來說,比特幣是根據一套演算法編寫出來的計算機代碼,使用虛擬鑰匙在網絡錢包之間進行交易並公開每一次比特幣的交易。在網絡時代,虛擬貨幣確實有可能成為真實世界裏一種革命性的新支付形式,它不再需要中央銀行發鈔,亦毋須交收及需要任何單一機構的統籌,本身即可成為超越地域及語言的金融支付系統,足以改變目前的貨幣支付體系。

筆者在上文所述的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成熟,不斷提醒社會要把技術落實到現實生活,但若要應用,提升交易效率,必須首先有一個可靠及可持續的監管系統。

減低借貸道德風險

目前,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才剛剛起步。香港若要保持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動和發展金融科技勢在必行。

中國人民銀行等10部委在7月中旬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屬性,並且也鼓勵網貸機構與銀行合作進行資金存管,避免行業中的道德風險問題,包括存借資金雙方「走佬」等現象。

因此,怎樣透過監管體系及公眾教育,從而減低道德風險相當重要。對於「走佬」問題,一般傳統認知認為,擔心網貸平台把客戶的資金「挾帶私逃」,但其實隨着更多案例曝光,公眾也逐漸意識到,道德風險也可以在借錢一方,例如以虛假借款人身份進行欺詐,把資金挪走,使貸方蒙受損失。

總括而言,在網絡時代,資訊科技發展不僅一日千里,更由此衍生無限商機;而資訊科技也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筆者冀望今後與讀者分享更多關於資訊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時並進。

(本文由科大商學院傳訊部筆錄,譚嘉因教授口述及整理定稿)

更多「解牛集」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