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iPhone 褓姆

By on July 22, 2015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圖: By Viktor Hanacek

圖: By Viktor Hanacek

身邊有不少朋友,近幾年相繼做了父母,讓我觀察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當小孩哭鬧不止、或者爸爸媽媽有其他事情要辦,一個很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讓iPhone、 iPad等等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來充當保姆。一機在手,小朋友們立即安靜下來,小手指純熟的在玻璃上比劃,眼睛全神貫注,只留意著小小的螢光幕。

筆者在友儕之中,算是個科技控,唯獨是對應否讓兒童,特別是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抱有疑問。好奇心驅使,做了點資料搜集,發覺因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面世不過幾年 (iPhone於2007年面世、iPad則於2010年面世),有關它們對小孩的影響,還未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來下定論,好壞與否,暫時莫衷一是。

看了不少中外媒體的報道和訪問,是有不少家長,慶幸身邊有這麼一個育兒得力助手,一來它的而且確能夠迅速讓孩子安靜下來,萬試萬靈;二來有家長認為有不少的教育應用程式,對孩子學習語文、數學、形狀辨識,都有幫助,而且使用這些程式,可減少購買各種各樣的學習工具和玩具,節省不少空間。在一篇紐約時報的報道中,更有家長興奮地指出,他那個兩歲未到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女兒,就能夠透過指出iPhone裏的照片來和他們進行溝通(例如當爸爸說起爺爺的時候,小女孩便自行從iPhone裏找出爺爺的照片等等),深信數碼科技,能夠幫助幼兒學習溝通。[1]

縱使未有足夠數據支持,有不少學者依然認為兒童,尤其是幼兒,只應有限度地使用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家長亦不應該過分倚賴科技產品作育兒工具。蘋果教主喬布斯,生前亦曾明確表示,他反對讓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科技產品。綜合各方意見、研究,家長在讓小朋友使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產品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 兒童腦部發展

幼兒由出生至兩至三歲,是大腦發展的重要時間(在兩歲之前,大腦大概已經發展到成人的¾重量)。通過不同的刺激,小朋友腦內的神經元,會建立起不同的連結網絡(wiring)。在出生時小孩的每個神經元大概有2500連結,到兩至三歲,每個神經元已經大概有15000個連結。打個比喻,小朋友大腦的發展,有點似我們的Facebook 戶口從只有100個朋友,發展到600個朋友(而他們每個人都有600個朋友)。常用的神經元和連結,會不斷發展;不常用的連結,就會慢慢被取消。[2] 因此,過分單一的活動,會減少了小朋友接觸其他可以刺激其腦部發展的機會。幼兒本來就喜歡用觸覺探索世界,越多不同的刺激,越能夠幫助他們有完善的腦部發展。過早接觸,甚至依賴電子媒體,有可能會窒礙了他們腦部的發展空間。

  1. 螢光幕以外的世界

在做這個題目的資料搜集時,看到一個幾有趣的說法:如何能夠面對沉悶,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技能之一。我們都怕悶,無所事事,大人細路都會想辦法消磨時間。手中有米奇公仔,小朋友可以和它來個深情對話;有Lego積木,可以建立一座城堡,或者一間小屋;什麼玩具也沒有,只得一張白紙,可以畫畫、可以塗鴉、可以摺飛機;手中什麼都沒有,可以唱歌跳舞、可以幻想。因為悶,有空間,所以創作。把所有空白的時間,都用一個螢光幕來填滿,無論裏面的內容有幾豐富,我們的創作力就被打折扣。

悶,還訓練我們的自制能力。假如小孩哭鬧,我們二話不說便奉上智能電話,其實是間接訓練了他們對電子媒體的依賴,也剝奪了他們發展自制能力的空間,長此下去,孩子容易只着眼於即時的快感 ,欠缺沉着的耐性,對孩子長大後做人做事,都是弊多於利。[3] 世界各地,人們打機、上網成癮的新聞時有所聞,為了一時的便利,家長反而成為小孩養成壞習慣的幫凶。

“These devices may replace the hands-on activitie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imotor and visual-motor skill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th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of maths and science,” Radesky said.[4]

網絡世界包羅萬有,一機在手,古今中外娛樂知識一應俱全。然而,怎樣精闢獨到的見解、趣怪生動的 emoji,也不能取代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人與人相處,眉頭眼額,複雜多變。過早習慣與智能電話為伍,與人相處反而容易不習慣,更寧願埋首平面方角螢光幕。

  1. 健康考慮

有關智能電話的健康風險,輻射,大概是我們談論得最多的一項。家長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兒童,尤其是幼兒,由於頭顱骨比成年人薄,而腦內的液體和離子又比成年人多,他們的腦細胞會比成年人的吸收多達兩倍的輻射。不少國家,例如法國、瑞典和俄羅斯,都有建議18歲以下青少年應該盡量減少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5]

  1. 在起跑線 ?

有家長以為,未來將會是一個數碼電子化的時代,讓孩子早點接觸電子產品,可以讓他們更早適應,操作科技產品更加得心應手。其實已經有研究顯示,現今的電子產品,介面設計易用兼人性化,3歲或者80歲,一機在手幾乎都可以無師自通,早一點或遲一點開始接觸,基本上沒有明顯分別。[6]

毫無疑問,透過流動互聯網、超連結和YouTube視頻來認識世界的下一代,對於如何取得知識、找尋娛樂、分享訊息、處理人際關係,都會與他們的父母輩大不同。科技大勢我們不能左右,如何能為下一代適當選擇,取得平衡,我們成年人倒是責無旁貸。

後記:

這篇文章的構思,早於美心妹妹寫真事件發生前。幾天之間,驚覺我們的社會,原來已經「進步」到談論如何為還未開始發育的六歲小孩性充懽。文章寫完,但覺得恍如隔世。筆者思想比較簡單,世界大概也不如想像的複雜。無論科技怎麼發達,社會怎樣進步,幾歲小孩還在成長階段,成年人有責任照顧保護,是常識,也是天性。凡事由定義從頭討論,混亂當清醒,不見得就是真知灼見。

圖: By Viktor Hanacek

 

[1] http://learning.blogs.nytimes.com/2013/10/29/how-young-is-too-young-for-an-iphone/

[2] http://umaine.edu/publications/4356e/

[3] http://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1/10/22/141591126/will-smartphones-and-ipads-mush-my-toddlers-brain

[4] http://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5/feb/01/toddler-brains-research-smartphones-damage-social-development

[5] ing.com/blogs/screen-play/jeana-lee-tahnk/are-cell-phones-hazardous-our-kids-health

[6]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national/toddlers-risk-tech-experts-study-shows-soars-article-1.1747694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