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互聯網金融路在何方?(林涌)

By on March 11, 2015

本文作者林涌為海通國際行政總裁、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為《信報》撰寫專欄「金融協會」

本文作者近日成立本港首個配對式互聯網借貸(P2P)平台Bestlend.com

本文作者近日成立本港首個配對式互聯網借貸(P2P)平台Bestlend.com

近兩年互聯網金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已登頂全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搭乘着金融改革的順風車扶搖直上。在近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互聯網金融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未來要進一步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市場化、法制化、差異化很可能成為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關鍵字。

對於香港是否具備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條件,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莫以人口多寡論英雄

首先,香港的高儲蓄率及低息環境催生了香港居民巨大的投資需求。一方面,香港人均GDP是內地的6倍,居民儲蓄率亦全球居前。投資者投資意欲高,可供投資的資金也充裕;另一方面,香港存款利率極低,投資者獲得穩定的較高回報的理財管道非常有限。如果一個平台能夠提供基於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且有諸如互聯網之類的投資者容易觸及的銷售管道,那麼對投資者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其次,香港的健全的法制及完善的徵信系統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雙輪。

監管空白是目前中國內地互聯網金融行業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在香港,金融監管體系十分完備。《銀行條例》規管三個級別的認可機構:持牌銀行、有限制牌照銀行和接受存款公司;《證券和期貨條例》規管九類證券相關的業務;《放債人條例》規管放貸收息業務。此外,一旦有違約情況發生,抵押品的收回、處置、拍賣流程也是非常公開透明,大大保障了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徵信系統方面,香港也走在世界前沿,香港最權威的徵信機構—環聯資訊包含了470萬個消費者的信貸記錄。借款人在環聯的信貸評分,有助於金融機構做一系列的信貸分析及風險定價。

再次,香港擁有眾多優秀的金融機構及出色的風險定價能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孕育了眾多優秀的金融機構,跟內地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相比,香港的金融產品無論規管和品質都相當有優勢。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風控及風險定價能力,互聯網只是管道。能否提供合理定價的優質資產供投資者選擇,才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常勝的法寶。

最後,香港的互聯網沒有屏隔,可以真正跟全球互聯互通。雖然香港人口基數小,然而互聯網是無國界的,資金流動亦是無國界的。香港既然可以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它也同樣可以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互聯網金融橋頭堡。

正是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香港傳統信貸市場由於中間環節過多而導致的低效性,海通國際(00665)2015年1月率先推出全港首個配對式P2P平台—bestlend.com,通過互聯網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填補資金供求市場的空白。借貸全程網上進行,資金供方與資金需方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有效降低借貸成本。信貸評估與風控方面,海通國際也與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達成合作,根據借款人的身份資料、信貸記錄、公眾記錄及查詢記錄定制信貸報告,提供Bestscore信貸評分。近日,國內互聯網金融平台網信理財也申請了香港的放債人牌照,希望將P2P業務版圖由中國內地延伸至香港。

金融法制未跟上創新步伐

然而,縱觀全球金融市場,美國有Lending Club、Prosper、ZestFinance等,中國內地有餘額寶、陸金所、微眾銀行等,而香港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進展卻明顯滯後。這一點是非常遺憾的,畢竟香港在金融及互聯網方面的造詣頗深,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金融法制創新不足。以中國內地為例,早在去年,證券行業已經可以支持不見面的網上開戶。近日,央行亦下發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端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對銀行遠端開立賬戶提出框架性意見,允許各家銀行探索遠端開戶的同時,還要求建立「櫃枱開戶為主,遠端開戶為輔」的賬戶開立體系。這意味着,除櫃枱方式外,銀行賬戶開立有望取得第二種「線上方式」,為互聯網銀行業務創造了基礎。而香港金融行業的KYC(認識你的客戶)仍需要見面操作。許多開戶流程也必須本人親自到分行遞交材料、當面認證並簽字,大大增加了互聯網金融在香港推廣的難度。

我認為,互聯網金融作為創新領域,金融法制要跟上創新的步伐。

其次,嚴格的零售投資者保障機制限制了零售投資者的可投資範圍。保護普通大眾投資者本身是好事,然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金融產品被禁止在零售層面銷售。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終端客戶應該是零售客戶,零售投資者不能在網上自助購買金融產品限制了互聯網金融在香港的推廣應用。對於以自由開放為標榜的香港金融市場,禁售的做法實際上是剝奪了一大部分投資者的合理投資機會,有些零售投資者或有能力亦會採取所需行動以明白有關產品,禁售的做法令他們無法透過承擔較大風險來賺取較高回報。因此,如何在市場發展(包括讓零售投資者可選擇不同的投資產品)和為零售投資者提供合理或適當保障之間取得平衡,這也是在開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監管部門需要仔細考慮的。

最後,很多金融機構故步自封,創新意識薄弱。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一種努力嘗試擺脫金融中介的行為,IT智慧支援會逐步承擔傳統服務中介的部分作用,因此單純提供低端中介通道業務的金融機構,必定會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浪潮中受到嚴重影響。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下,傳統金融機構如何能夠提升競爭力並維持原本的市場領先地位?我認為,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風險定價能力,另一方面應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引入互聯網思維、加快資料採擷,將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融入到金融服務中,全面探索自身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業務結合的可能性,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優化業務結構,才能避免被「逆襲」的被動局面。

網絡基建佳 人才儲備足

香港的互聯網文化由來已久,早於1990年代初期,香港已經開始提供網際網絡服務,為亞洲最早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地區之一。全球領先的電訊市場也為香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而在金融服務的造詣以及金融人才的儲備方面,香港更是無庸贅述,包括大量高素質的金融市場專業從業人員、完善的市場法治基礎和港府所一直恪守的盡量不干預金融市場運作的原則等,都為香港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助力。我堅信香港互聯網金融的明天會更好。

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過程當中,除了監管方面的創新突破以外,具備創新思維的互聯網金融複合型人才也是迫切需要的。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我已經看到了愈來愈多的金融機構開始試水互聯網金融,也有一些優秀的金融家放棄原本光鮮的投行工作,投身互聯網金融行業。我非常期待金融和互聯網能夠在香港擦出火花,為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增添亮麗的一筆。

BESTLEND 11MAR

更多「金融協會」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