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詐騙手法不斷進化 (林國誠)

騙徒詐騙招數愈趨瘋狂,最近筆者見過有騙徒甚至假扮Meta官方賬號,大搖大擺在Facebook(fb)內賣廣告,最奇怪的是騙徒使用的fb專頁經官方認證。這則廣告聲稱因保安理由,須到指定網站下載新版fb廣告工具,以得到更安全的使用環境,否則未來無法繼續使用fb廣告賬戶。該假冒網站僅數段文字,加上一個所謂的廣告工具下載連結,不用多說,此來歷不明的檔案肯定存在風險。
以筆者所知,這類詐騙網站一般只有數天壽命,並會不停轉換網址,務求以最短時間達至最大目的。正因如此,讀者宜加倍警覺,多留意防騙知識,首先要懂得分辨資訊真偽,特別是資訊來源所提供的連結,避免落入假裝真實機構的陷阱。騙徒利用不同藉口作威逼利誘,好讓你成為他們的囊中物。

針對目前詐騙資訊泛濫,大家常用的fb、Instagram、WhatsApp、WeChat、Twitter等社交媒體或通訊工具早已推出認證計劃,讓人分辨賬戶真偽。fb和Instagram的賬戶名稱旁邊會有一個「藍剔」,代表該賬戶已被官方確認為真實;WhatsApp和Twitter也有類似認證方式,賬戶名稱旁以綠色或藍色標記顯示屬經確認為真實的商業賬戶;至於WeChat就採用官方賬號辨別。
筆者作為電訊業界人士,經常見到騙徒假扮電訊商向客戶發電郵或短訊,聲稱積分快將到期或傳送優惠資訊,試圖引誘客戶到假網站換領禮物。遇到騙徒渾水摸魚的詐騙手法,可先查證短訊寄件者、電郵是否透過電訊商官方註冊域名來發出、提供連結是否官方網址等;一般在社交媒體或通訊工具收到的資訊,則要檢查該賬戶是否已獲認證,會較有保障。

事實上,香港各電訊商皆循官方渠道來發送資訊,包括官方網站、經過有關機構認證的社交媒體及官方應用程式等。香港更有流動網絡商特意提供全天候24小時的「反詐支援」專線,只需把接收到的不確定資訊傳送至獲官方認證的WhatsApp賬戶,便會有真人解答,即時知悉該資訊真偽。
切記無論在任何情況,瀏覽任何網站有不合理要求,例如需要輸入個人或信用卡資料等,就必須提高警覺,最佳方法是直接向電訊商求證。
更多林國誠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現實世界資產四大演進(車品覺)
在我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 RWA)的關係十分密切,大致經歷4個階段。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人造血粉末|美研粉狀人造血 加水即變血液
美國馬里蘭大學正研發一款人工血液ErythroMe,期望能在救護車、戰場或偏遠地區中的緊急醫療場景替代傳統捐血,為無法及時輸血的病患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創科合作|理大夥螞蟻數科建AI實驗室
香港理工大學與螞蟻數科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香港理大—螞蟻數科AI+Web3聯合實驗室」。雙方將聚焦前沿技術突破、創新生態孵化與科技策源影響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與Web3技術的融合發展,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Anthropic設上限機制|Claude訂戶設每周使用額度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宣布,自8月28日起對旗下Claude Pro與Max訂閱方案,推出新的每周使用上限機制。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Edge Copilot模式|微軟Edge新模式 AI跨頁面格價
微軟(Microsoft)為Edge網頁瀏覽器改版,推出一項實驗性的Copilot模式(副駕駛模式),讓AI在多個已開啟的網頁標籤頁,分析上下文內容並跨界搜索,例如自動為機票或酒店格價,更預測用戶下一步行動。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科大診所試運AI平台|SmartCare加快患者分流 能語音生成病歷
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近日以校方研發、全球最大型的醫學界多模態語言模型MedDr,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AI)醫療平台SmartCare系統。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掌握CODA 與AI深度思考達目標(黃岳永)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只需向AI輸入一個問題,AI便能自動生成一篇長文或建議。起初,許多人都對AI生成的高效率讚不絕口,但用得多了,便發現生成內容常常只是把一堆資料拼湊在一起,仔細一看,其實相當混亂且難以理解。
- Posted July 2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