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光感探測睇通水果含糖量 (朱福榮教授)

By on May 26, 2023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朱福榮表示,只需把水果放置在光感探測器上,就能在無損情況下從配套應用程式即時看到其內部糖度的結果。(林梓添攝)

現時檢測水果含糖量,大多需要破壞組織。由香港浸會大學支持創辦的初創Crimson Vision,研發出一種多模式光感探測器,透過探測近紅外線及可見光的光譜範圍,數秒內無損檢查水果內部糖度;更提出配合物聯網(IoT)方案,以二維碼解決生果的溯源問題,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金獎。今次請來浸大理學院副院長朱福榮教授,講解裝置技術原理及創新之處。

主持:(周)周泳彤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朱)朱福榮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周: 請介紹公司水果品質檢測儀的研究背景,以及背後技術原理。

朱: 消費者選購水果時,甜與不甜全依賴運氣,皆因坊間有售的水果不可溯源。消費者只知悉其產地,糖度、採摘時間等資訊卻無從得知。此外,現時常用的糖度檢測方法大多以破壞形式進行。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幫助消費者揀選高質水果之餘,亦有助商戶提升經濟效益,推動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

Crimson Vision基於自主研發的偏置可調多模有機光感探測技術,開發出水果品質無損檢測儀,其內置系統可透過分析水果內含的糖、酸、水等物質化學分子在近紅外波段的特殊吸收行為,測出水果中不同物質的含量,進一步得出水果含糖量等訊息。

用戶身處日光下亦能檢測,減低受環境的限制。(梁思培攝)

成本低廉 環境限制少

周: 裝置與坊間同類產品相比,有何優勢?

朱: 利用紅外光譜檢測糖度,實際上是較成熟技術,惟以此商用化時仍存不少限制。現時主流檢測設備的結構原理通常為類陣列型或光柵型和光譜儀型。這類設備所採用的傳感器陣列,以及分光部件結構都較複雜、造價高昂。此外,由於這類設備易受環境光干擾,對檢測環境要求高;每次測量前需校準,對用戶的專業程度有要求。上述難題限制其應用場景,令它大多於實驗室內使用。

我們的技術稱為「隔絕可見光近紅外線偵測技術」,用戶身處日光下亦能檢測,減低受環境的限制。設備使用方式簡單,只須把水果放置檢測儀上,就能從配套應用程式即時看到結果,檢測效率高。

市面上常見的商用糖度檢測方法,會先破壞水果,再針對汁液理化值檢測。此外,目前在水果品質檢測時使用的分揀設備,其近紅外檢測技術由外國所壟斷,因此每台設備的叫價可由300萬到1000萬元人民幣(約332萬至1107萬港元)不等。

裝置透過探測近紅外線,以及可見光的光譜範圍,無損檢查水果內部品質。(YouTube影片擷圖)

我們所研發的檢測儀毋須使用光譜儀掃描整個光譜,僅選擇部分對評估水果質量更重要的近紅外波長,透過測量其漫反射後的吸光度,經演算法運算後,再與數據庫比對,即可推算出水果品質的相關數據。由於毋須波導管或濾光片,令設備小巧便攜、價錢合理。

更重要的是,現時市面上尚無一種可溯源方案串連水果產業鏈各個環節。我們利用二維碼(QR Code),把水果相關資料儲存在雲端,方便用戶了解其資訊。

團隊已測試約300個蘋果,準確度達商用無損檢測水準,惟提升準確率要經過大量實驗,像訓練人工智能(AI)模型一樣,隨樣本增加而上升。成本方面,若按照預估,可做到比目前市售同類產品一樣,或更低水平。

利用二維碼(QR Code),把水果相關資料儲存在雲端,方便用戶了解其資訊。(梁思培攝)

幫助果農監測作物生長

周: 裝置有何應用場景?未來該項技術是否還有其他應用?

朱: 該裝置可幫助果農監測水果生長情況;在加工、質檢等環節,可對水果按品質分類、定價,有助提升商戶經濟效益及行業效率。如把設備應用於超市中,可讓消費者直接查看水果各項數據,有助提升購買體驗。此外,現時水果行業無論種植、倉儲、物流甚至銷售環節的數碼化程度都較低,透過我們的物聯網可溯源解決方案,有望提升行業數碼化程度。

該技術延伸性很強,可檢測蔬果中的水份,甚至有機會應用於中藥材品質檢測。現時檢測設備的外觀、功能可根據客戶需求不斷改進。我們希望未來經營模式不僅是售賣設備,而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一項服務。

掃碼比對數據庫後,即可查看水果品質資料。(YouTube影片擷圖)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