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風投看香港搞Web 3.0佔優 (概念資本 張瑞祺)

By on November 11, 2022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將近三年,期間有不少初創,甚至大企業倒閉。雖然疫情已逐漸緩和,但全球各地的整體融資環境仍充滿挑戰。今次請來概念資本創始合夥人張瑞祺,探討香港初創企業的發展前景。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張)張瑞祺 概念資本創始合夥人

陳:概念資本2013年在香港成立,就你觀察,這些年本港初創生態整體發展有何變化?

張:回想概念資本成立初期,香港主要是PE(私募股權)、地產PE、對沖基金等,甚少創投基金;不少香港投資界人士,並不熟悉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概念。港人喜歡短炒,例如炒股票、炒樓等,而做創投,一項投資可能長達5至10年。

現時香港投資人開始了解VC運作,市場上出現更多創投基金,加上新一批創業家冒起,激發本地年輕人創業。相比近10年前,整個香港生態圈增大不少,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會更多。

張瑞祺直言,市場近期不算明朗,導致初創估值下降,反而有更多尋寶機會。(盧詠賢攝)

概念資本至今投資了40多間公司,主要來自金融科技、物流及跨境出口三大領域,當中約12間為香港公司。全球創投的平均失敗率約二至三成,我們的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

虛擬資產政策宣言激活市場

陳: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初創生態有何優勢?

張:香港是一個極高效率的城市,一個城市愈高效率,科技滲透機會愈低。源自香港的科技,很多時屬於世界級,如初創能在香港生存,其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亦能在世界其他城市落地。因此,香港是一個很好的概念驗證(POC)平台。

多年來特區政府對虛擬資產,都沒一個很明確的方向或取態。政府上月底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表示支持發展虛擬資產及智能合約,激發了整個市場。回看全中國,暫時只有香港適合發展Web 3.0,香港亦可藉此引進大量內地人才。

港府早前發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決心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信報資料圖片)

從投資角度,Web 2.0(移動互聯網)已接近尾端,下一個騰訊(00700)、Google、抖音,會在哪裏出現?我們認為,有九成機會出自Web 3.0。現時我們接觸到的創業家,無論來自香港或內地,都在Web 3.0領域發展。未來我們會留意電商、軟件、金融三大領域的發展。

陳:特區政府2017年推出創科創投基金,旨在推動本地創科發展,鼓勵風投投資初創。作為該基金的共同投資夥伴,你認為基金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張:我對基金的整體表現尚算滿意,但可再努力改善流程。創投與政府合作做投資項目,對香港而言是一個新趨勢,惟放眼全球,以色列、倫敦以至內地等,早已展開相關工作;相比美國加州將近50年歷史,這類計劃在香港推行不足10年,屬剛剛起步。展望未來10年、20年,我相信基金會逐步改善、做得更好。

張瑞祺認為,相比近10年前,整個香港生態圈增大不少、機會更多。(盧詠賢攝)

陳: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從「未來基金」撥300億港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全球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有學者認為,要為公帑謀取最大收益,加入商界專家至為重要,你有何看法?

張:香港創科缺乏政府支持,而新加坡政府早已做了,例如成立淡馬錫控股,專門處理創投事務。不過,我不擔心香港起步太遲,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比併,現時可能位居第二,但回顧歷史,風雨過後香港總會跑出及跑贏。

陳:全球局勢尚未明朗,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等不利因素下。作為投資者代表,對本港初創有何建議?

張:回顧歷史,不少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例如Airbnb、Uber、Dropbox等,都是在金融風暴前後出現。即使市場尚未明朗,但基金投資速度未見改變。

張瑞祺認為,現在並非追求高速增長的時機,建議創業家要專注業務發展。(盧詠賢攝)

在這種時期投資,反而是一個機會,可以發掘更多價值。根據我們的數據,香港初創公司的數量,今年及去年共增長近三成,基金選擇反而更多。

市況不穩 多專注勿貪高增長

不過,現時的市場、尤其未來6至12個月,將會非常不穩定。現在並非追求高速增長的時機,建議創業家要專注業務發展,做好產品研發,控制成本之餘,亦要檢視商業模式,為下一步做好規劃。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