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2022年施政報告重點 (創新及科技)

By on October 19, 2022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指出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訂重點政策。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政府新聞處圖片)

第一,完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再工業化」

  1. 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 — 香港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政府會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由明年開始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分兩期完成其項目:第一期是三年內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第二期是隨後兩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目標是激勵產學研協作,進一步推動「從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2. 促進科技產業發展 — 積極向內地和海外推廣香港的新機遇,包括聯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由2024年起提供的創科土地和空間,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目標是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至少20間龍頭創科企業,為香港帶來過百億元的投資,並創造以千計的本地就業職位;
  3. 推進「再工業化」 —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我們會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及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目前約30條在五年間增加四倍至超過130條,亦會加強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支援企業轉向智能生產;及
  4. 加強基建設施 — 全力落實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工程,同時加快「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此外,由2025年起分階段完成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擴建工程,提供合共約10萬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我們亦正規劃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目標是在2033年或之前開通。
政府將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政府新聞處圖片)

第二,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

  1. 引入國際創科領軍人才 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提供針對性的特別配套措施,吸引優秀創科人才帶同其業務或科研成果落戶香港;
  2. 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 —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並涵蓋更多新興科技範疇。另外,政府會向「研究人才庫」計劃下聘用研發人才的科研機構和創科企業增加約10%資助,並額外為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
  3. 增加住宿支援 — 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包括研究在科學園附近建造新一座「創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另外會增加規劃彈性,提供可容納更多創科人才的住宿空間,配合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及
  4. 擴展「創科實習計劃」 — 為本地指定大學在大灣區設立的分校和海外修讀 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提供本地創科實習機會。
政府研究在科學園附近建造新一座「創新斗室」;圖為位於白石角創新路的「創新斗室」。(科技園公司圖片)

第三,建設智慧香港,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1. 建設智慧政府 — 目標是兩年後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以及三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並推出100個數字政府項目,運用科技提供更多便民服務;
  2. 開放數據 — 繼續積極開放政府數據和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數據,供業界創新應用。我們亦會與內地探討內地數據向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及
  3. 擴展5G網絡 — 明年修例,指明新建樓宇須預留空間裝設流動通訊設施,進一步擴大5G網絡。

第四,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鞏固香港國際化優勢

港深創科園是港深創科合作的橋頭堡。政府·會在「一區兩園」的基礎上,與深圳深度合作,以創新、專屬、專項方式研究試行創科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資、資金、數據和人員等領域的流通。政府會積極吸引海內外創科企業進駐港深創科園,成為構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政府明年修例,指明新建樓宇須預留空間裝設流動通訊設施,進一步擴大5G網絡。(政府新聞處圖片)

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在政府投資的「治理體系」方面,行政長官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有關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招商引資引才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爭力:

  1. 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帶領,專責向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以引進到港;
  2. 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由政務司司長領導,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3. 在各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積極游說他們來港發展;
  4. 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5.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這些人才來港發展;
  6. 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及
  7. 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爭力。(政府新聞處圖片)

引進重點企業

於今年內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工作包括:

  1. 制訂目標企業名單,指導各「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這些企業和進行磋商;
  2. 制訂具針對性及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稅務和財政等方面,並提供度身訂造的企業落戶計劃;及
  3. 為這些企業的人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例如申請簽證、子女教育安排等。

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會按企業個別項目帶動本地產業發展的潛力,考慮參與共同投資。政府亦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由相關業界和社會領袖組成,向財政司司長就整體策略提供意見。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為重點企業的人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政府新聞處圖片)

招攬人才

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除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措施包括:

  1.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一萬人。計劃將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2. 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政府會盡快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3. 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
  4. 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1.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科技公司在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時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加快輸入人才的步伐;
  2. 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3年的工作簽證;及
  3. 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如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政府擬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政府新聞處圖片)

同時,政府會讓更多來港參與短期活動的訪客無須申請工作簽證,研究在現行科技專才、專業運動員等指定界別外,涵蓋更多類別。

即將成立的「人才服務窗口」會提供一站式服務,統籌入境事務處處理輸入人才計劃的申請,並提供支援服務,以及制訂服務承諾以提升審批效率。此外,今年內會全面電子化簽證申請服務

成立「招商引才專組」

政府會擴大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的職能,17個辦事處會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聯繫百強大學,推廣各項計劃。各專組亦會加強聯繫在內地和海外留學或工作的港人,鼓勵他們回港發展。

加強中小學STEAM 教育

政府會在中小學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為學生打好基礎,配合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大方向。措施包括:

  1. 普及學習 — 在課程中加入更多創科學習元素,目標是在2024/25學年前,至少四分之三公帑資助學校於高小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創科元素,例如人工智能;
  2. 加強領導和統籌 — 本學年起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須委派統籌人員,整體規劃課堂內外的 STEAM 教育;下學年起,每年舉辦或安排學生參與具質素的 STEAM 活動;及
  3. 提升專業培訓 — 在兩個學年內,至少四分之三公帑資助中小學需安排教師參與 STEAM 的專業培訓。
政府會在中小學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政府新聞處圖片)

專上教育

政府一直鼓勵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大學提升課程質素,以建立強大人才庫。目標是未來五年內,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當中有35%修讀 STEAM 學科,以及60%修讀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發展為「八大中心」相關的學科。

政府會增加約1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為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傑出學生來港升學發展,政府會與院校合作進一步向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以外國家推廣「一帶一路」獎學金。「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亦會由本學年起增加資助額,例如新增旅費津貼等。

為紓緩本地專上學生貸款還款人的財政壓力,政府會將現時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安排延長一年,直至2025年3月底。

政府將會增加約1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政府新聞處圖片)

恆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政府會恆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推動參與企業聘請和派駐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以及繼續透過「青年發展基金」兩個資助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大灣區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協助他們解決創業初期的資本需要。

支援中小企

  1. 加大資助額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每間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由600萬元增至700萬元「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每間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由80萬元增至100萬元,協助中小企擴展境外市場,並延長擴大資助範圍的特別措施至2026年6月底,涵蓋以「本地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和網上展覽會,同時放寬只限中小企申請的要求;
  2. 把握內地機遇 — 駐粵經貿辦將設立專責推廣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發展。貿發局亦會增設「GoGBA 港商服務站」,落地至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並會在不同省市舉辦商務考察及培訓等;
  3. 延長「還息不還本」安排 — 通過金管局「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6個月至明年7月底,並優化本金還款選項,為企業日後逐步回復正常還款作好準備。有關安排亦適用於「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貸款;及
  4. 延長政府費用寬減 — 由今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8個月至明年7月底。另由明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6個月至明年6月底
駐粵經貿辦將設立專責推廣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發展。(政府新聞處圖片)

提升金融科技競爭力

目前香港有超過600間金融科技企業。政府會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包括鼓勵更多金融科技服務及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推進跨境金融科技項目、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等。「商業數據通」將於今年內出台,提供一站式平台給企業分享營運數據,讓銀行準確評估企業情況,提高中小企獲批貸款的機會。

虛擬資產方面,政府已提交條例草案建議引入有關服務提供者的法定發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研究市場對監管穩定幣的意見,會確保監管制度與國際監管建議相符並適合本地情況。此外,金管局已開展「數碼港元」的準備工作,並正與內地機構合作擴大在港以「數字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工具的測試。

虛擬資產方面,政府已提交條例草案建議引入有關服務提供者的法定發牌制度。(信報資料圖片)

推進法律科技應用

  1. 支援新興產業發展 — 律政司會為金融服務、創科、文藝創意等產業,制訂簡便實用的法律指南和工具,例如常用的合約範例條款,便利業內外人士使用法律服務;及
  2. 加強與大灣區互動 — 律政司會成立專責小組,聚焦加強大灣區與香港司法協助,促進兩地法律實務接軌,以及在明年內設立專為大灣區提供爭議解決服務的線上調解平台,便利兩地民商互動。

強化知識產權保障

目標是明年完成實施國際商標註冊制度的籌備工作、通過《版權條例》的修訂草案以加強數碼環境的版權保護,以及與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試點項目,讓港人在內地合資格的發明專利申請可獲優先審查。中期目標是在2024年啟動註冊外觀設計制度的檢視工作。政府亦會提升原授專利制度的審查人員能力,建立人才庫,爭取在2030年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

政府將提升原授專利制度的審查人員能力,建立人才庫,爭取在2030年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政府新聞處圖片)

強化建設「北部都會區」治理體系

政府將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前者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及監督,後者由財政司司長主持並由專家及社會人士組成,為推展「北部都會區」出謀獻策。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明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目標是在明年內制訂「北部都會區」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打造國際創科新城

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政府會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的邊境優勢,促進口岸地區的綜合發展。

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政府新聞處圖片)

西邊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重心,藉着毗鄰前海的地利,成為核心商業區,輻射深圳以至大灣區;中部以新田科技城為核心,聚集創科企業,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創科產業集中地,產生協同效應,並成為多元創新試點。新界北新市鎮的現代產業發展,亦可與深圳互相配合;而東邊則坐擁豐富自然和旅遊資源,可供兩地發展康樂和旅遊。未來工作重點包括:

  1. 開發產業用地 — 未來五年,產業用地將陸續推出,支援發展創科和其他產業。新田科技城內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有三棟大樓正在興建,部分河套用地明年起招商引資;河套地區以外的首批新田創科用地,則於2024年動工;洪水橋和元朗一帶的物流及新興工業園首批工業大廈用地將於明年起推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現代服務業樞紐,毗連洪水橋站的商業用地亦會在2026年完成平整;
  2. 建造亮點發展群 — 規劃多項亮點設施,帶動發展,提升生活質素,包括文化設施群、專上教育院校、大型體育設施、醫院網絡、政府設施群等。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例如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將遷往「北部都會區」,帶動該區發展並騰出核心商業區土地;
  3. 跨境緊密互動 — 「北部都會區」擁有邊境優勢,在產業規劃、土地使用、生態保育等,都可以與內地產生協同效應。香港與內地在粵港、港深合作架構下已成立專班,探討融合方案,為「北部都會區」創造更大價值。
北部都會區東邊坐擁豐富自然和旅遊資源,可供兩地發展康樂和旅遊。(政府新聞處圖片)

推動高增值現代物流發展

政府會於今年內開展與香港物流發展局及業界攜手制訂推動高增值現代物流發展的行動綱領,三大方向包括:加強「多式聯運」,結合空運、海運和陸路運輸服務,促進香港在大灣區物流鏈的關鍵角色;發揮香港在處理高價值貨物的優勢,推動高端、高增值物流服務的發展,例如冷鏈貨物、鮮活食品、藥品等;及鼓勵物流業界更廣泛使用智慧物流方案,透過科技提升競爭力。

推動綠色運輸

政府在2035年或之前會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未來三年,政府會在額外7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為加快運輸業低碳轉型,政府明年會試行新一代電動的士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並在2025年或之前完成兩項任務。第一,公布推動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的路線圖;第二,制訂陸上運輸使用氫能的長遠策略。政府亦會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

未來三年,政府會在額外7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政府新聞處圖片)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2/tc/policy.html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