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手機為本」軟件的挑戰(馮文)

By on December 16, 2014

本文作者馮文為資深IT人,從事電腦、媒體、政策及教研工作,為《信報》撰寫專欄「科技人間」

很多時候都聽到有人說,現時做軟件的目標是手機而不是PC個人電腦,因為智能手機的銷量多而且增長快。不過,具體而言怎樣才是「手機為本」的軟件呢?我想,看看電郵和IM(Instant Messaging,即時通訊軟件包括WhatsApp之類的短訊平台)兩者之間的差異,已可見手機軟件的特點。

電郵是PC平台上的王牌應用軟件,但用在手機上並不怎麼方便,即使軟件的界面盡量改善,手機上用起來總是感到侷促;反之,IM用在手機卻是自然不過,特別是那種一問一答的感覺。看這問題,如果單從界面出發,而不認真考慮使用形態的改變,那就是錯過了形勢。

度身訂做省空間

附件的傳送以往用電郵搭載,手機上IM不同,因此發展出自己的傳送方式。配合雲端的設施,將來的用者都先把文件設定在自己的雲端作儲存,然後把檔案地址用IM傳出來,文件就此分享而不必抄送,這亦是因應手機網絡負荷有限而發展出來的更輕巧辦法。

在Google Doc上,有一個「打星」的功能,用者在文件上加一粒黃星,等於是bookmark了在雲端上的一個檔案。例如工作會議,先擬定一個議程,文件放在雲端並送出網址,用者收到之後,以往的做法是把這文件另存檔案作保留,現時只需打星便可,等於把文件的題目記下,日後可再開啟。

有人把這發展為電子出版平台:方法很簡單,就用Google Doc寫好,並加以版面安排,再用IM及其他一切方法送出網址,讀者打開閱讀,喜歡的就「打星」。附加功能是把Google Doc轉化為電子書的格式,可以儲存在手機內,以便離線後仍然可以閱讀。這並不只限於文字格式,現時不少出版物以PPT簡報、圖形、照片集等形式出現,都統稱為電子刊物。

快速參與更機動

可以說,智能手機的普及,把Web 2.0的民眾參與更推進一步,加快參與的時間周期和機動性,我想這才是手機軟件和PC軟件最根本的分別。從這角度,我們亦可看到網絡對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如果單單視網絡為免費閱讀,而傳統媒體則建基於收費模式,那只是問題的小部分。

更重要的是,隨着手機上網,讀者和媒體的互動周期已大為縮短,以致誰是讀者,誰是報道者的身份角色也變得愈來愈模糊。媒體業者必須重新檢視自身的位置,這才是新媒體最大的改變。

facebook 16dec

Facebook的私訊是現時流行的手機即時通訊工具(圖:Google Play)

更多馮文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