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善用海洋和陸地資源 (鄧淑明博士)

By on May 17, 2022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有研究發現,海床吸納二氧化碳的容量是陸地的兩倍,故此保育海洋可緩減氣候變化。因此,4月中公布的南大嶼海岸公園便甚具意義。該海岸公園將成為香港第七個兼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覆蓋約2067公頃水域。海岸公園有助保護整體海洋環境及香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等海洋生物,維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可持續性,亦有利於保護整體漁業資源。

事實上,香港海面總面積比陸地面積大19%,如果能一如對待土地般善用海洋資源,既有助保護漁業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又能在保育與維持航運樞紐地位之間取得良好平衡;對於海岸用地和填海規劃、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以至開發旅遊資源和市民的水上康樂活動等,也大有裨益。

有研究發現,海床吸納二氧化碳容量是陸地的兩倍,故此保育海洋可緩減氣候變化。(路透資料圖片)

有研究發現,海床吸納二氧化碳容量是陸地的兩倍,故此保育海洋可緩減氣候變化。(路透資料圖片)

同為沿海城市的新加坡,它的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便在2019年開始集合多達11個政府部門的數據,開發陸地、海洋和沿海的單一資料平台,並建設了一個叫GeoSpace-Sea的虛擬分身(Virtual Twin),令數據能以2D和3D形式呈現,供當局實時監測和發展沿海及海上空間。這些數據也供學界、研究機構、工商界和公眾使用,以助開發便民的應用程式,善用這些珍貴的資源。

要善用的資源不單海洋,地下空間也是機會無限。拓展地下空間正好配合政府近年推廣的「易行城市」,冬暖夏涼更能鼓勵市民安步當車。從立法會秘書處於2020年發表的研究文件顯示,本港過去數十年曾進行多項地下空間發展研究,2015年就尖沙咀西、銅鑼灣與跑馬地及金鐘/灣仔等地區進行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而尖沙咀西地下空間發展計劃更擬於九龍公園地底建造5層空間,用作多元化社區用途,惟7年下來只聞樓梯響。

拓展地下空間正好配合政府近年推廣的「易行城市」,冬暖夏涼更能鼓勵市民安步當車。(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網上圖片)

拓展地下空間正好配合政府近年推廣的「易行城市」,冬暖夏涼更能鼓勵市民安步當車。(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網上圖片)

該文件又指出,影響本港地下空間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香港尚未廣泛製作及/或應用三維(3D)地底環境地圖和模型;反之,海外已日漸流行編製和應用這些資料。最關鍵的是,政府承認在缺乏宏觀角度和多層次的整體規劃策略下,尚未全面考慮地下空間的構建及其與周圍環境發展的連接性。

如果我們能盡快為地下空間(包括地質、地下公用設施管道和隧道等)建立一個全面的數據庫,或稱空間數據基礎設施(SDI),以作多角度和多層次的空間數據分析,便可支援政府作出智慧規劃,有助大幅提升可使用的空間資源。建構這個地下SDI的技術早已存在,重點反而是眾多政府部門的協作。

如果當局能以結果為目標,積極連結政府內部數據,有望為香港開出新的篇章。

善用海洋資源,對海岸用地和填海規劃,以至開發旅遊資源和水上康樂活動等也大有裨益。(Freepik網上圖片)

善用海洋資源,對海岸用地和填海規劃,以至開發旅遊資源和水上康樂活動等也大有裨益。(Freepik網上圖片)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