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式直播帶貨靠服務非殺價 (獅生活直播購物台林恒驍/01 )

By on April 29, 2022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林恒驍(左)提醒,本地直播活動缺乏監管,網民消費前宜先搜集資料;旁為主播01。(盧詠賢攝)

林恒驍(左)提醒,本地直播活動缺乏監管,網民消費前宜先搜集資料;旁為主播01。(盧詠賢攝)

疫下市民流行網購,不但衝擊傳統零售,也刺激起直播帶貨收視。獅生活直播購物台聲稱累計完成數千場直播,產品款式一萬種以上。今次請來其營運總監林恒驍及主播01,分享平台銷售技巧,以及預防網騙心得。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林)林恒驍 獅生活直播購物台營運總監

   (壹)01 獅生活直播購物台主播

陳:直播帶貨有什麼特點?中港做法有何分別?

林:與現場銷售相比,觀眾在直播間更易打成一片,購物時倍感輕鬆。此外,一般網店比較冷冰冰,消費者獨自選購、看評論、給評價等,直播更強調互動性。

主播01表示,觀眾之間隱藏不少「高手」,不時提出尖銳問題,直播前必須做足功課。(盧詠賢攝)

主播01表示,觀眾之間隱藏不少「高手」,不時提出尖銳問題,直播前必須做足功課。(盧詠賢攝)

其實,直播很多元化,什麼形式都可以嘗試,邀請藝人或KOL(關鍵意見領袖)擔任嘉賓,相信氣氛會更好。當然,如只着重殺價、平賣,不介紹產品內容,就算找來明星加持,香港消費者亦不會買賬,反而認為平台不夠專業。

壹:內地直播更着力於產品殺價,香港直播則注重產品介紹。由於香港購物非常方便,消費者更為精明,要說服他們下單,還須提供額外服務,例如詳盡介紹產品的功能、用法、用途,以及產品相關的額外知識,如烹飪技巧等。

開台兩年半 完成逾5000場

陳:疫情前後,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取態有何轉變?每場直播平均交易額是多少?

林:自2019年9月開台起,平台每天直播3至5場,每場直播約2小時,逢周六休息;截至今年3月中,已完成超過5000場直播,累積直播時間達一萬小時。疫情期間,觀看直播的人數增加,吸引更多「街客」(首次到訪者)圍觀。相比疫情前,疫情期間的下單量明顯更高,現時每場直播下單量平均有100至200個。

獅生活直播購物台上線至今,累計完成數千場直播,產品款式一萬種以上。(獅生活網上圖片)

獅生活直播購物台上線至今,累計完成數千場直播,產品款式一萬種以上。(獅生活網上圖片)

現時合作品牌超過200個,出售過萬款產品,主要圍繞家品電器、生活用品、食品及美容產品等;未來會繼續與更多供應商合作,希望拓展海外華人市場,計劃由澳門起步,再延伸至東南亞地區,懂得廣東話的華人是我們的目標。

壹:疫情是催化劑,加快直播帶貨的發展。平台的觀眾來自不同年齡層,中年以上的觀眾平日甚少接觸網絡,疫情下會主動學習網購,搶購直播的限時及限量產品。我相信直播帶貨的購物模式將來會繼續盛行。

須做足準備即時回答查詢

陳:相比門市銷售,直播帶貨有何推銷技巧?如何留住觀眾,甚至吸引對方下單?

壹:轉投網上直播前,我已有逾30年銷售經驗,過往的門市銷售都是跟客戶面談,直播則對着屏幕說話。直播期間,主播介紹產品時,亦要注意留言,回答觀眾問題,轉數必須夠快。

獅生活主播01稱,做網店講求口碑,亦要做好售後服務,否則平台無以為繼。(網上截圖)

主播01稱,做網店講求口碑,亦要做好售後服務,否則平台無以為繼。(網上截圖)

觀眾之間隱藏不少「高手」,不時提出尖銳問題,直播前必須做足功課,例如試用產品、搜集資料等。部分產品如電器等,準備需時,有時甚至超過一個月。當然,如遇到太深奧問題,不妨坦言自己有不足。主播準備充足與否,觀眾能從直播分辨出來。

林:平台的大部分產品,售價相對較低。例如市價800元的產品,平台只售600元,原因是平台直接跟供應商合作。觀眾只要在直播的兩小時內下單,便可享有優惠價。類似快閃形式的推廣,供應商的整體銷售不受影響,故樂意跟我們合作。

消費者於直播下單後,一般可在一星期內收到產品。若收貨後發現有不妥,例如貨不對辦、包裝損壞等,可在7日內要求退款或換貨。平台上的直播都附有WhatsApp號碼,無論下單前後,消費者都可隨意查詢。

林恒驍(左)透露,未來會繼續與更多供應商合作,希望拓展海外華人市場;旁為主播01。(盧詠賢攝)

林恒驍(左)透露,未來會繼續與更多供應商合作,希望拓展海外華人市場;旁為主播01。(盧詠賢攝)

陳:新冠疫情下網購騙案頻生,平台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林:香港的直播活動暫時沒任何監管。嚴格來說,大部分都是個體戶,要保障網購安全,消費者須在購物前搜集資料,以了解不同平台的優劣,例如留意平台有否註冊為公司、成立時間、背後有否實體店支援;觀看直播時,亦可注意留言、互動、分享、回應等是否正面,粉絲數量是否夠多等。

當消費者決定下單,初時不宜購買高價產品,亦要留意平台售後服務,例如能否及時回應查詢、送貨時間及方式等。如對方在下單後「十問九唔應」,專頁又充斥負面評論,消費者便要提高警覺。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