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灣區九成內企無採用港新科技

By on November 19,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林初昇(左二)認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個好開始;左三為葉嘉安。(陳施敏攝)

林初昇(左二)認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個好開始;左三為葉嘉安。(陳施敏攝)

香港大學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早前在珠三角開展高科技企業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發現本港雖擁有科技研究的優勢,惟珠三角在使用香港創新高科技、勞動力及生產性服務業仍存在障礙;超過九成受訪內資企業坦言,從未用過香港研發的高新科技。

成本較高 不合市場需求

研究於去年1月至今年5月展開,在深圳及東莞訪問了363家生物醫藥及智能裝備企業,包括122間內資、117間港資及124間其他外資企業。研究發現,約八成內資企業主要使用珠三角及內地其他區域提供的服務和高新科技,很少使用香港的服務和技術,主因是成本較高、與內地市場需求脫節、對內地商業模式的滲透不足、不了解香港的生產性服務及高新科技等。

勞動力方面,近九成內資企業直言沒聘用香港人,除了因為勞動力成本高以外,主因是港人到珠三角就業的意願較低,以及對內地情況和市場不熟悉等。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林初昇提到,特區政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鼓勵香港年輕人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工作,相關政策是好的開始,惟政府仍須想深一層、做得更廣。考慮到兩地稅制不同,港企在內地請人不易,他建議兩地政府加強溝通。

葉嘉安教授(左)建議,港企在珠三角地區設分公司,「大腦」則留在香港。(陳施敏攝)

葉嘉安教授(左)建議,港企在珠三角地區設分公司,「大腦」則留在香港。(陳施敏攝)

學者倡設商貿創科通道

近年珠三角的生產服務業快速崛起,加上內地強調「雙循環」經濟,形成龐大的內需市場。港大城市規劃與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指出,港企過往注重國際市場,要開拓內地市場屬一大挑戰,建議港企可在前海、廣州、東莞珠三角地區設立分公司,以「前台後室」方式提供服務;生產服務業的「大腦」則留在香港,以保留優勢。

葉嘉安補充,兩地文化的融合、配合需要時間及多方面的努力,在珠三角發展需要創新思維,建議特區政府為大灣區內資企業及科研人員提供快速的網上電子商務簽證,並在口岸設立像現有APEC(亞太經合組織)通道一樣的大灣區商貿創新科技通道。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