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以創新思維發展前海 (鄧淑明博士)

By on September 28, 2021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在9月的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宣介座談會上,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詳述中央支持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的政策,其中赫然見到他引述拙作:「擁抱創新思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空間,香港才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領先的國際創科中心。」

我感到與有榮焉之餘,也回想3年前寫的這篇有關人才的文章,其中提到不利創科的因素之一,是香港市場規模太小,要借助大灣區,這個看法到今天依然不變。

擁抱創新思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空間,香港才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領先的國際創科中心。(中新社資料圖片)

擁抱創新思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空間,香港才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領先的國際創科中心。(中新社資料圖片)

香港與大灣區融合是大勢所趨,中央和香港也致力促成,例如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每月不低於1.8萬元的薪金,津貼期可長達18個月,鼓勵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城市工作,可惜坊間反應冷淡。

中央於9月初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合作區由原本約15平方公里,擴大至超過120平方公里,預期會以現代服務業為切入點。其實過去10年,已有逾萬間香港企業進駐當地。

前海堪稱是個「藍海」,未來數十年的發展空間甚大,問題是我們能否把握這個機遇,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空間。

前海合作區由原本約15平方公里,擴大至超過120平方公里,預期會以現代服務業為切入點。(新華社資料圖片)

前海合作區由原本約15平方公里,擴大至超過120平方公里,預期會以現代服務業為切入點。(新華社資料圖片)

內地和香港無論法律制度、思想觀念、文化甚至語言也不一樣,難怪不少港人水土不服,更談不上融合。

如何提升年輕人對大灣區工作的興趣,減低他們的疑慮?本地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早前便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網站打造成一站式資訊平台,給予有意前往大灣區工作的年輕人各方面的資訊及支援,包括就業輔導、協助住宿安排,以及解決職場及生活疑難等。我認同增強資訊透明度非常關鍵,這對有意前往的人尤其有效。

不過,該機構的調查也發現,即使面對政府的「利誘」,逾八成受訪者根本對前赴當地工作不感興趣。這便要嘗試創新思維,突破困局。

當局可考慮把前海打造成一個智慧特區,以具前瞻性的城市規劃,並由市民共同參與建構。(中新社資料圖片)

當局可考慮把前海打造成一個智慧特區,以具前瞻性的城市規劃,並由市民共同參與建構。(中新社資料圖片)

方案之一,當局可考慮把前海打造成一個智慧特區,以具前瞻性的城市規劃,配合各種高新科技,既方便居民,也具備環保和防禦極端天氣的元素,最重要的是,以上種種方案由市民共同參與建構,以免淪為加拿大多倫多因數據私隱而拉倒的發展大計。同時,由香港年輕一代優先參與策劃這個智慧特區,有助提升他們對前海工作和生活的興趣以至歸屬感。

這個充滿實驗性的智慧特區不單能大幅增加香港人到當地落地生根的可能性,更可作內地甚至全球其他城市發展的借鑑,有利香港和前海輸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期望政府宜多加考慮。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